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電梯上“左行右立”竟然不安全?枉我遵守了這麼多年

近日, 一段視頻在網上熱傳:8月26日上午, 深圳地鐵3號線翠竹站C出口處, 自動扶梯踏板突然塌陷, 一名女子被瞬間吞沒……

該乘客在地鐵出口通道電扶梯前準備出站時, 因踏上損壞的井蓋板而跌入集水井中, 同行乘客立即合力將其拉起。

事發時監控視頻

從視頻中看出, 意外發生前, 扶梯前的井蓋板有明顯的縫隙, 而現場無相關的安全警示設置。

兩名乘客行至此處, 男子踏在右側蓋板通過, 女子踏在蓋板左側, 瞬間掉入井中。

據深圳地鐵運營消息, 該女子手部、腿部等處擦傷, 經處理後暫無大礙。

社區、商場、寫字樓、車站……電梯隨處可見,

類似的電梯傷人事件並不少見。

我們在乘扶梯時應該注意些什麼?發生緊急情況時應該如何應對?《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相關專家, 給出有針對性的指導。

受訪專家

中國電梯協會秘書長 張樂祥

北京急救中心培訓部主任 溫新華

留意5點, 安全乘扶梯

1

注意衣物

系帶的鞋子要確保鞋帶系緊, 穿著寬鬆的衣服或裙子時, 應注意用手收攏一下, 以防被扶梯掛拽, 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2

看護好老人和孩子

孩子上扶梯, 切記要由大人牽住手, 別讓孩子亂碰, 不要在電梯口或自動扶梯上追逐、打鬧、攀爬;老人上扶梯, 一定抓好扶手, 幫助維持身體平衡。

3

頭和手不能伸出扶梯

防止在自動扶梯運行過程中,

被旁邊的障礙物碰傷、夾傷。

4

靠邊直立站立

在乘坐扶梯時應面朝扶梯的運行方向靠邊直立站立, 手扶扶手, 不可倚靠扶手;雙腳併攏站在踏板四周黃線以內, 防止褲腳邊捲入運動的電梯縫隙中。

5

儘量不要行走

站在扶梯右側, 留出一側通行並不科學, 因為在扶梯上走動很不安全。 建議乘客, 在扶梯上儘量不要行走, 一級扶梯臺階最多站兩個人。

乘扶梯, 最忌“左行右立”

張樂祥表示, 公眾乘坐扶梯最大的誤區就是“左行右立”。 多數人在乘扶梯時行走、跑動都是無意識的, 只顧著減少乘梯時間, 沒有考慮到安全問題。

自動扶梯的主要事故風險是跌落, 占事故總數的70%以上。

自動扶梯的梯級高度設計和傾斜角偏大, 而寬度比較小。

一般建築的樓梯每級約為18~20釐米, 而自動扶梯多數為30釐米, 這一高度明顯不適合行走。

建築樓梯每隔十多級臺階會有一個安全緩衝平臺, 但自動扶梯沒有, 且設計寬度僅容兩人站立, 在自動扶梯上行走的乘客還可能碰到其他乘客, 一旦有人摔倒, 容易帶來連鎖反應。

另外, 自動扶梯常常會因電壓不穩、夾到細小的垃圾或煙蒂等, 導致突然減速甚至停頓, 如果乘客正在步行, 極易失去平衡, 發生意外。

從扶梯保養角度來看, 長期站在一邊, 會使驅動鏈條、導軌、梯級滾輪等造成不平衡磨損。 資料顯示, 實行“左行右立”, 扶梯右側輪子受力是左側的 3 倍。

客流量較大的扶梯, 長期“左行右立”容易造成受力不均勻, 更易磨損、老化。

很多地鐵出口只有一部上行扶梯, 無法通過交替使用減少磨損。

此外, “左行右立”對增加電梯容量的作用並不大。 乘客在扶梯上步行時要保持較大的距離, 也只能節省幾秒時間, 而如果每級電梯站兩人, 密度提高, 容量更大。

6招應對突發意外

牢記以下6點, 能降低在乘坐扶梯時遇到意外造成的傷害。

保持距離

平時要注意和前後人保持距離, 人多時, 應靠邊不居中, 貼牆不貼人。

不要逆行

一旦被擠進擁擠的人群, 要抱起孩子, 切記與大多數人的前進方向保持一致, 不要試圖超過別人, 更不要逆行。

在人流中行走遇到臺階或樓梯時, 儘量抓住扶手。

保護自己

如果已被推倒, 又無法站起來, 應設法靠近牆壁, 身體蜷成球狀, 雙手在頸後抱住後腦勺,

雙肘撐地, 使胸部稍稍離開地面。

即使肘部磨破出血, 也不要改變姿勢。 如有可能, 抓住一件牢靠的物體。

學會呼救

如果發現前面有人跌倒, 應馬上停下, 同時大聲呼救, 儘快讓後面的人知道前面發生了什麼事。

最好能由一人或幾人迅速組成保護區或“人牆”, 幫助跌倒的人站起來。

已發生踩踏傷害時

除撥打急救電話外, 注意不要隨便移動傷患, 大聲叫喊並拍打其肩膀, 檢查有無意識和呼吸, 必要時實施心肺復蘇。

不要忽略“緊急制動鍵”

每台扶梯的上、下兩端各有一個紅色的急停按鈕, 一旦扶梯發生意外, 靠近按鈕的乘客應第一時間按下按鈕, 扶梯就會自動停下, 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 ▲

本期編輯:王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