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動脈導管未閉自愈條件

出現動脈導管未閉的情況, 主要是因為遺傳因素引起的。 在胎兒發育時期, 很多的因素都會造成胎兒心臟畸形, 例如孕媽媽們出現了流行感冒、糖尿病、高鈣血癥等。 出現動脈導管未閉的情況, 其實是很少有自愈的可能, 一般出現后, 可以選擇手術、藥物等治療方法根治。

動脈導管原本系胎兒時期肺動脈與主動脈間的正常血流通道, 由于此時肺呼吸功能障礙, 來自右心室的肺動脈血經導管進入降主動脈, 而左心室的血液則進入升主動脈, 故動脈導管為胚胎時期特殊循環方式所必需。 出生后, 肺膨脹并承擔氣體交換功能, 肺循環和體循環各司其職, 不久導管因廢用即自選閉合。 如持續不閉合而形成動脈導管未閉。 應施行手術, 中斷其血流。 動脈導管未閉是一種較常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占先天性心臟病總數的12%~15%,女性約兩倍于男性。 約10%的病例并存其他心血管畸形。

動脈導管未閉的臨床表現主要取決于主動脈至肺動脈分流血量的多少以及是否產生繼發肺動脈高壓和其程度。 輕者可無明顯癥狀, 重者可發生心力衰竭。 常見的癥狀有勞累后心悸、氣急、乏力, 易患呼吸道感染和生長發育遲緩。

晚期肺動脈高壓嚴重, 產生逆向分流時可出現下半身發紺。 動脈導管未閉體檢時, 典型的體征是胸骨左緣第2肋間聽到響亮的連續性機器樣雜音, 伴有震顫。 肺動脈瓣第2音亢進, 但常被響亮的雜音所掩蓋。 分流量較大者, 在心尖區尚可聽到因二尖瓣相對性狹窄產生的舒張期雜音。 測血壓示收縮壓多在正常范圍, 而舒張壓降低, 因而脈壓增寬, 四肢血管有水沖脈和槍擊音。

嬰幼兒可僅聽到收縮期雜音。 晚期出現肺動脈高壓時, 雜音變異較大, 可僅有收縮期雜音, 或收縮期雜音亦消失而代之以肺動脈瓣關閉不全的舒張期雜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