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補鈣越補越缺 你踏入幾個補鈣誤區?

知道自己缺鈣的人很多, 經常補鈣的人也不少。 可是, 在補鈣路上艱難跋涉的人群中, 不一定每個人都能補對鈣、補夠鈣。 稍不小心, 就有可能陷入誤區, 結果反而妨礙了鈣的吸收。 以下補鈣誤區, 有哪些正好擊中了你?

誤區一, 可樂咖啡當水喝。

近些年骨質疏鬆的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 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要歸咎于年輕人常喝的可樂、雪碧, 碳酸飲料中含有磷酸, 它不僅會降低人體對鈣的吸收, 還會加快鈣的流失。

誤區二, 一次補太多。

補鈣一次不要補太多, 應該少量多次。 建議買劑量小的鈣片, 每天分兩至三次服下。

尤其對於老年人, 胃腸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少量多次補鈣可以減少便秘、腎結石以及膀胱結石等問題的出現。

誤區三, 補鈣後不注意運動。

被人吃進的鈣首先進入胃腸, 再轉移到血液, 最後才從血液轉移到骨骼。 所以人只有多運動、增加鍛煉強度和頻率, 血液中的鈣才會向骨骼中轉化。 因此, 運動能幫助提高鈣吸收和保持骨密度。 最有利於骨健康的專案是散步、慢跑、爬樓梯和跳舞, 建議每週最少做兩次有氧運動。

誤區四, 忽視維生素D和元素鈣。

我們中國人本身維生素D的水準比較低, 導致很多鈣補進去的時候無法吸收和利用, 甚至出現天天補鈣還缺鈣的情況。 所以應選擇元素鈣含量高的高濃度鈣源如碳酸鈣源,

以充分滿足補鈣量的需求。 除了元素鈣外, 維生素D也很關鍵。 維生素D就像一輛運輸車, 只有它存在, 鈣質才能被“搬運”到人體中。

誤區五, 鈣劑選液態。

有的人認為液態鈣比鈣片更容易吸收, 其實鈣的吸收場所主要不是胃, 而在腸道。 因此, 服下的鈣劑, 需要有一個很好的保護機制, 在胃裡不受胃酸的干擾, 而能被腸道吸收。 而液體補充鈣劑很難達到這一點。

年紀大了加點力量練習

慢跑、爬樓、快走是最佳運動

74歲的徐老太太曾在半年內連續發生了四次骨折, 這一經歷令這位老太太警覺起來, 馬上去醫院檢查。 醫生給她的判斷是“骨密度低”, 診斷結果為“嚴重的骨質疏鬆”。

對此, 林華教授呼籲, 老人防骨頭脆, 在日常行走的基礎上,

多做負重練習。

一項測驗結果顯示, 人在快速行走時, 腰椎承受的力量大約為體重的1倍;慢跑時, 腰椎承重可達到體重的1。 75倍, 而站立位舉重時, 腰椎承受的是體重的5—6倍。 中等強度的負重訓練, 如慢跑、爬樓、快速步行有利於腰椎骨密度的提升, 適合中老年人及輕、中度骨質疏鬆患者。 若選擇快速步行的治療方法, 鍛煉量應以每日步行大於5000步, 小於l萬步為宜。 並根據個人年齡、身高、骨質情況和心肺功能調整步速。

很多人鍛煉時注重下肢, 其實上肢的鍛煉也同樣重要。 針對手和前臂肌肉的力量訓練對橈骨骨密度的提升很有效。 主要的鍛煉方法是握力鍛煉:比如握健身球或彈力圈。 每天堅持握力訓練30分鐘以上, 能防治中老年前臂遠端、上臂近端骨的骨質疏鬆。

拉肚子也會讓鈣流失

家住蘭州的張大爺慢性腹瀉已有20年了, 一直沒認真治療過, 前幾天, 這拉肚子的毛病又嚴重了起來, 有一天去衛生間時, 不小心摔倒, 導致左腿骨折。 到醫院檢查後, 被診斷為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

原來, 慢性腹瀉患者, 由於發生炎性反應和毒素的侵襲, 小腸絨毛會萎縮, 最終大大減少腸黏膜的表面積, 從而影響對鈣和膠原蛋白的吸收, 這時候補充再多的鈣和膠原蛋白也無濟於事。

專家建議, 面對這種情況, 慢性腹瀉和骨質疏鬆要同時治療, 雙管齊下, 加強腸道對鈣質和膠原蛋白的吸收, 才能為骨質疏鬆助一把力。

測骨密度左手比右手准

該如何儘早抓住骨質疏鬆這個“無聲的賊”呢?徐苓教授認為,

只有定期的骨密度檢測, 才能診斷骨質疏鬆症和評價骨折的風險。

林華教授更是建議, 女性40歲以上就應該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測試, 如果是做手部的檢查, 一定要選擇不常用的一邊, 因為常用的手骨密度高, 不能代表全身狀況, 比如常用右手的人, 測左手往往要更准一些。

以下10種危險因素中, 你有多於兩項就應進行骨密度測試:

1、女65歲以上, 男70歲以上。 2、低體重。 3、有骨質疏鬆家族史。 4、成年後性激素水準低下。 5、鈣、維生素D攝入不足。 6、吸煙。 7、過量飲酒。 8、缺乏體力活動。 9、患有影響骨代謝的疾病。 10、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