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賢妻速成班:怎麼一眼分辨食材新不新鮮?奉送實用保鮮秘笈

前陣子阿噗跟大夥兒提到過冰箱儲存食物的健康問題(戳我看), 之前也不只一次說過食物新鮮的重要性。

然而除了理所當然的, 吃了不新鮮的食物會對胃不好之外, 這麼做還會對身體其他地方有影響!

舉個栗子:植物油、黃油以及肉類裡的油脂會在存放的過程中產生氧化反應, 而在氧化過程中會產生自由基和氧化聚合產物, 吃了就會直接導致你的皮膚變差!

尤其現在是夏天, 各種細菌和微生物的繁殖瘋狂加速, 食物變質的速度也呈指數倍增長, 所以多留個心眼觀察家裡食物是否新鮮、 讓自己吃的健康必不可缺。

至於怎麼判斷食物是否新鮮、怎麼儘量延長食品賞味期限, 看完這篇你就知道了!

火眼金睛教你觀察食物新鮮度

大部分人在超市買東西時會特別關注食材是否新鮮, 而想買好食材回家也不是一件難事兒:選最新到店的貨品就行。 但是當食物買回家放了一段時間以後, 該怎麼決定去留?

▼肉類

動物性的食物裡通常含有較高的蛋白質, 所以也是細菌喜歡紮營的根據地。 當肉類放了一段時間吃之前要就要特別注意了, 主要可以通過看、摸、聞來判斷是不是新鮮。

新鮮肉類的顏色應該比較鮮豔, 脂肪的部分也得有光澤。

反之如果肉顏色發暗就儘量不要吃了。 另外, 肉類的表面如果乾燥或粘手,

且按壓後的凹陷恢復很慢也是不新鮮的表現;而氣味發酸發臭更是要直接扔掉

▼魚類

新鮮魚類應該表面有光澤不發暗, 鱗片也應該整齊完整。

同時魚鰓和眼睛也是判斷新鮮的重要指標:魚鰓應該顏色鮮豔沒有臭味或粘粘的感覺;魚眼睛也應該沒有凹陷、渾濁狀態。

▼蔬菜水果

新鮮的蔬菜水果水分含量比較高而且顏色飽和度高。 不新鮮的水果蔬菜會整體發蔫、變軟、表皮也會出現褶皺。

如果是綠色蔬菜, 放置時間長了還會顏色會發黃, 變暗。

▼乳製品

新鮮牛奶是乳白色或稍晚發黃, 搖晃一下是均勻的液體, 可以順著瓶身晃動, 沒有雜質沉澱也沒有粘稠、濃厚的情況。

聞起來呢是淡淡的奶香, 沒有異味。 最簡單粗暴的,

一般有問題的牛奶加熱後會變成豆腐渣狀, 很容易看出來問題。

還有大夥兒最愛的優酪乳, 雖然一般有明確的保質期, 但喝之前最好還是聞聞味道觀察一下是不是質地細滑且凝塊均勻, 因為天兒熱的時候優酪乳實在太容易變質。

▼雞蛋

相比之下, 重量較大、蛋殼表面粗糙有小顆粒的是新鮮雞蛋。 更直觀的, 放在水裡時新鮮雞蛋會“躺平”沉在水下;陳雞蛋會傾斜或豎直在水裡;如果飄起來, 那說明雞蛋已經變質了!

阿噗還要提醒大家, 放置了一段時間的雞蛋, 即使沒變質, 也要儘量做熟吃, 細菌才會被完全殺掉。

幾個TIPS讓你家裡的常見食材保持新鮮!

➜ 很多人在外面吃飯會有打包習慣, 但剩菜剩飯很容易變質, 所以阿噗建議大家打包後要儘快把食物放到冰箱保存,

並且吃的時候把飯菜熱透。

除此之外, 打包回的飯菜最好不要隔夜, 實在不可以在24小時後也不建議大家再吃了。 而像生鮮(比如壽司, 生魚片等等)食物, 一定要在最新鮮的時候吃, 不要吃剩下的。

➜ 不要買超量的食物放在家裡:尤其像魚、肉、乳製品、水果蔬菜等保鮮期比較短的食材阿噗不建議大夥兒圖便宜買來“囤著”, 隨買隨吃才能保證新鮮。

➜ 時不時檢查冰箱有沒有變質的食物, 然後要及時處理掉:當冰箱裡有食物發生變質時, 細菌很快滋生, 從而在冰箱這種小空間裡迅速“傳染”給其他的新鮮食材, 來個食材間的“交叉感染”。

➜ 食品分裝很重要:當家裡買了很大碗或大袋的東西, 分裝可以一定程度上幫助食品保鮮。

像豆類、堅果、大裝肉類、大桶食用油都是很有必要密封分裝的食物。 因為一旦多次打開包裝, 讓食物接觸氧氣或多次解凍, 食材變壞的速度就加快了。

➜ 醬料、鹹菜、醬菜是大部分人家裡少不了的一樣東西, 但不科學的是, 醬料的包裝通常很大而且一般很慢才吃得完, 所以開封後的醬料一定一定要放在冰箱保存!

同時每次打開吃的時候要用乾淨的餐具取出來, 因為口水、其它菜的醬汁等等會加速它的變質。

➜ 很多人喜歡買麵包吃, 但像吐司/法棍這種麵包一般量比較多沒辦法短時間內吃完。 這時候記得把剩下的放在冷凍櫃!

因為麵包在夏天常溫下很容易變質, 而放在冷藏會加速澱粉老化影響口感,

所以冷凍層是剩麵包(無餡)的避難所, 一般可以保存最多2周左右。

總之, 為了防止“病從口入”, 阿噗建議大家在條件允許下儘量選擇新鮮食材, 才能防止增加腸胃負擔和積累體內毒素喲!

阿噗有話說, 加我微信:uphealth

吃的新鮮, 才能讓健康保鮮!

文 Jill Liu

ID: shishangjiankang22

關注時尚健康公眾號, 病從口入不再有↓↓

UP健康

點圖片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