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熱議

治手足癬要先進行真菌化驗

據專家介紹, 引發手足癬病的真菌主要有紅色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毛癬菌、念珠菌和少量皮膚癬菌等。 它們分泌角質溶解酶, 侵入皮膚后分解角蛋白組織而汲取營養, 同時在合適的溫度(25℃左右)、濕度、酸度下繁殖。 這也就是手足癬常發于夏季, 手掌及足底部(角蛋白豐富), 以及炎癥不明顯(病變主要位于表皮角質層)的原因。 它的癥狀一般表現為手足出現小水泡、脫皮和糜爛等癥狀, 即所謂水皰型、擦爛型、鱗屑型等幾種類型。

同時, 專家表示, 手足癬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患處皮損的真菌化驗。

只有經過化驗, 才能確認是哪個菌種引發, 接下來才能根據情況進行治療和用藥。 直接鏡檢陽性表示有皮膚真菌感染, 陰性一次則不能完全排除。 即使在手足處出現了小水泡、脫皮和糜爛等癥狀, 若沒有經過正規的真菌化驗, 也不可輕易下結論就是手足癬, 更不可隨意用藥。 醫生特別強調:不要輕易用皮炎平等外用藥, 因為一旦使用不當, 不但不能治病, 而且還會加重病情。

做好源頭預防, 才能徹底根治手足癬

專家提醒, 不要等到真正患上了手足癬才體會到它們帶來的痛苦, 每個人都應該有預防的意識。 只有從源頭上做好預防, 才能真正遠離病痛的煩惱。

手足癬主要是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引發的。 特別是在夏季,

氣溫高, 病菌很活躍, 市民隨時都要認真做好預防工作。 比如做好講究衛生工作, 其中一點就是不要隨便交叉使用鞋襪, 特別是拖鞋, 很多家庭的“進門脫鞋換拖鞋”制度, 其實很容易導致足癬傳染, 因為進門換的拖鞋都是很多人反復使用, 哪怕主人時而會洗一洗, 也起不到多大效果, 因此他建議大家盡量使用一次性的拖鞋或者穿鞋套。

在公共浴室等場合也一樣, 盡量使用一次性拖鞋。 此外, 不要光腳涉泥涉水, 家中養小貓小狗的也要做好衛生工作。

對已有輕微手足癬的患者, 患者要多洗手、不要隨便用手去碰足癬部位, 不隨便用手搔癢, 少吃辛辣海鮮、少飲酒等。 因為一旦不注意, 就有可能傳染到全身, 甚至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