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練太極拳好處多多

太極拳是一種內外兼修, 動靜結合的拳術, 是我國特有的練身武術之一。

太極拳的特點是松、靜、柔、深。 松是放鬆。 肌肉和精神都放鬆, 採取自然站立姿勢, 舒適自然。 練拳時動作輕柔圓活, 不用緊張用力。 由於全身放鬆, 血管也就放鬆, 便能促使血壓下降, 增強血管彈性, 加強心肌的營養, 有利於防治各種心血管疾病。 靜是安靜、沉靜, 全神貫注, 摒除雜念, 這對調節大腦皮層和植物神經系統的功能獨特的作用, 對治療神經衰弱有很好的效果柔是動作柔和、連貫、不急不躁、上下相隨、內外結合, 眼隨手轉、步隨身換,

使全身各部位器官有機配合, 能提高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有和改善各器官之間的協調配合, 從而增強人體各方面的功能, 促進新陳代謝, 提高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 深是呼吸勻細深長, 沉靜穩定, 氣沉丹田, 加強呼吸深度, 保持肺組織彈性, 增加肺活量, 對增強呼吸系統功能和幫助肺結核患者康復, 有良好的作用。

太極拳口訣:

多練太極拳, 免得病來纏。

莫笑太極象摸魚, 松靜深柔把病祛。

太極拳不要快, 呼吸勻長除病害。

內外兼修練太極, 動靜結合多受益。

九、用意不用力。

人身有一部分用力, 其用力之部分, 則肌肉緊張, 蓋氣血凝聚於其間也。 氣血凝聚其間, 則此間氣血不流通矣。 用意不用力者, 全身鬆開, 不用拙力,

意 到則 氣行, 氣行 血活。 氣血流暢, 逐能輕靈變化, 圓轉自如, 又不用力, 則氣不外浮, 血往內運, 久習之, 收斂入骨。 骨髓充實, 自得真正內勁。

十、上下相隨。

足動、腰動、手動、眼神亦隨之動, 謂之上下相隨, 總須完整一氣。

十一、內外相合。

太極拳之主旨, 在於以神運體, 以體養神, 神在內, 體在外, 必內外相合, 始能內外兼修。 若神與體逴。 失其旨也。

十二、綿綿不斷。

綿綿不斷者, 即天行健, 自強不息之義也。 斷則息矣, 且斷續之際, 力不貫串, 最易為人所乘, 綿綿不斷, 自然無懈可擊也。

十三、動中求靜。

儒釋道三教, 有靜坐之法, 皆靜中求動也。 惟身體靜而後知血脈之動是否合度, 思想之動是否合理也。 太極拳則動中求靜焉。 隨身體手足之動注其目光於一點,

迴圈不已, 使之無暇他顧, 精神自然而靜, 靜則不散不亂, 常守其規。 習慣成自然, 若遇外悔之來, 雖目不及見, 身不及觸, 精神早已感覺, 即能自救矣。

九、用意不用力。

人身有一部分用力, 其用力之部分, 則肌肉緊張, 蓋氣血凝聚於其間也。 氣血凝聚其間, 則此間氣血不流通矣。 用意不用力者, 全身鬆開, 不用拙力, 意 到則 氣行, 氣行 血活。 氣血流暢, 逐能輕靈變化, 圓轉自如, 又不用力, 則氣不外浮, 血往內運, 久習之, 收斂入骨。 骨髓充實, 自得真正內勁。

十、上下相隨。

足動、腰動、手動、眼神亦隨之動, 謂之上下相隨, 總須完整一氣。

十一、內外相合。

太極拳之主旨, 在於以神運體, 以體養神, 神在內, 體在外, 必內外相合, 始能內外兼修。 若神與體逴。 失其旨也。

十二、綿綿不斷。

綿綿不斷者, 即天行健, 自強不息之義也。 斷則息矣, 且斷續之際, 力不貫串, 最易為人所乘, 綿綿不斷, 自然無懈可擊也。

十三、動中求靜。

儒釋道三教, 有靜坐之法, 皆靜中求動也。 惟身體靜而後知血脈之動是否合度, 思想之動是否合理也。 太極拳則動中求靜焉。 隨身體手足之動注其目光於一點, 迴圈不已, 使之無暇他顧, 精神自然而靜, 靜則不散不亂, 常守其規。 習慣成自然, 若遇外悔之來, 雖目不及見, 身不及觸, 精神早已感覺, 即能自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