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民族音樂對老人養生又哪些益處

我國唐代盛行音樂、舞蹈。 人們熟悉的白居易名作《琵琶行》, 描寫彈琵琶的女子通過彈奏傾吐感情。 從“轉軸撥弦三兩聲”, “弦弦掩抑聲聲思”開始抒發感情。 接著, 輕攏慢撚“說盡心中無限事”。 直到一曲終了。 琵琶聲停止了, 但這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並沒有消失, 出現了“東船西舫悄無言, 唯見江心秋月白”這樣的境界。 白居易將從長安貶到九江, 鬱結在心中的痛苦借著音樂的哀怨而表達出來。 他說:“同時天涯淪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識。 ”同病相憐, 同聲相應。 彈琵琶的人悲戚敘說往事, 聽琵琶的“江州司馬青衫濕”。

由於都吐露出胸中的陳怨結氣, 消減了耿耿於懷的塊壘, 這比長久壓在心中不發洩總好些。 盡情的吐露不僅無損健康。 相反, 這種吐露會減少鬱勃, 是有益的。

傳統樂器琵琶之外, 就是古琴, 即七弦琴。 古琴音域廣、音色美, 表現力豐富。 南宋時浙江有好幾位古琴師, 曾創造了《瀟湘水雲》、《步月》、《秋雨》、《鷗鷺忘機》、《幽人折桂》、《拘幽十操》等名曲。 據《南宋京城杭州》記載:當時樂師汪元量, 既是琴師, 又是詩人, 以善琴而出入宮廷, 對亡國之痛感受極深。 當時, 文天祥被關押, 他為之作《拘幽十操》, 去獄中為文天祥彈奏《胡笳十八拍》以慰之。

琴的風格技巧, 稱為琴德;琴的運用形象構成的意境, 稱為琴境;琴的思想感情, 人物性格, 稱為琴道。 如果琴的德、境、道三個方面表現得好,

那對撫琴本人和聽琴人的身心都大有益處。

我聽中國民族音樂, 就那些傳統名曲來說, 如《將軍令》、《雨打芭蕉》、《二泉映月》、《漁舟晚唱》、《漢宮秋月》、《平沙落雁》等等, 聽後身心有一種寧靜、舒坦、開闊、安謐的感覺;我聽廣東音樂《花好月圓》, 甚至能喚起遙遠的回憶, 好似回到了青年時上大學讀書時的情景, 使我似乎年輕起來;我聽古箏名曲《高山流水》, 這似琴非琴的箏聲, 柔和宛轉的淙淙聲, 分明是流水, 使我想起遠方的好友。 “高山流水有知音”真是不假。 又比如聽二胡等樂器演奏的《聽松》, 豪放有力, 使人心胸寬廣, 有奮發前進的感覺, 常常因此而想到晚唐詩人皮日休的“松子聲聲打石床”的意境, 令我忘俗。 我特別愛聽的是《春江花月夜》。

從我十五六歲時聽到如今耄耋之年, 可謂百聽不厭。 這則根據琵琶古曲《夕陽蕭鼓》(又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改編的中國民族音樂精品, 據說是唐代遺留下來的, 以琵琶、簫、胡琴等樂器大合奏。 它讓我身心受益很大。 當我忙時, 心煩意亂時, 抽時間聽一兩遍《春江花月夜》, 就自然而然地輕鬆起來, 頭腦格外清新……

總之, 我深感, 中國民族音樂能使我心除煩憂, 消塊壘, 寬胸懷, 堅意志, 心情暢爽;身則清頭目、舒肝隔、健脾胃、和氣血, 茶飲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