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馬桑寄生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Mǎ Sānɡ Jì Shēnɡ

【別名】菲律賓桑寄生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寄生科植物梨果寄生的帶葉莖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currula philippensis(Cham.etSchl.)G.Don[Loranthus philippensis Cham.et Schl.]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 切片, 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200-2900m的山地闊葉林中, 常寄生於楸樹、油桐、桑樹、馬桑或殼鬥科植物上。

資源分佈:分佈于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味】甘;苦;性平;大毒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化痰開竅;活血止痛。 主風濕痹痛;腰膝酸痛;精神分裂症;偏頭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3g。 或製成注射劑用。

【注意】本品有大毒, 必須慎服;用量宜小(治療精神分裂症除外), 劑量過大可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眩暈、驚厥、牙關緊閉、小便失禁、皮膚青紫、眼球上翻固定、瞳孔縮小等毒副反應。

孕婦、小兒及體虛者禁服。 忌與豆類同服。 《全國中草藥彙編》:毒性大, 必須慎用。 孕婦、小兒及體虛者均禁用。 {附注}與馬桑寄生同等入藥的尚有灰毛桑寄生 Taxillussutchuenensis (Lec.)Danser var. duclouxii (Lec.)H. S. Kiu 分佈於西南及湖北、湖南等地。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