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脾虛艾灸這個穴位效果好!

養生之道網導讀:脾虛艾灸什麼穴位?現代人忙碌於工作, 體質越變得很虛弱, 常會有脾虛的症狀。 那麼今天養生之道網為你介紹脾虛艾灸什麼穴位。 感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一下。

脾虛艾灸什麼穴位 1、脾虛艾灸解溪穴

解溪穴位於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 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對於解除下肢的水腫有較好的效果。 每日對解溪穴艾灸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能夠很好祛濕。

2、脾虛艾灸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屬於養生保健的穴位。 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 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濕。

3、脾虛艾灸豐隆穴

豐隆穴是脾胃虛弱濕重艾灸重點,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

4、脾虛艾灸足三裡

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凡是肚腹部位的問題都可用足三裡這個穴位治療。

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5、脾虛艾灸中脘穴

中脘則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可治療胃痛、噁心、腹脹等。 內關則是寬胸解鬱、行氣止痛之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處。

有需要的患者,可自己去藥店買點艾條。 仰臥姿勢,用點燃的艾條在以上這幾個穴位上溫灸,每穴5分鐘,以感覺溫熱、舒適、不燙為度。 每日1次,10次一個療程,此方對緩解胃痛有幫助。

脾胃虛該如何調理

1、注意保暖:老中醫告訴我們,身體中出現的大部分毛病都是由於沒有做好保暖工作造成的。 特別是現在春寒料峭的時候,脾胃虛弱的患者更是要注意保暖工作,如果有胃痛的患者要避免手冷;腹瀉的患者最好在肚臍的地方進行有效的保暖。

日常要少吃一些生冷的果蔬或者飲品,女性可以多喝一些薑茶。

2、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積極向上、輕鬆樂觀的情緒可以使人體陰陽平衡、氣血暢通、神志清楚,使身體保持健康狀態或促使疾病痊癒。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當人的精神愉快時,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指揮作用加強,人體內進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調整,保持著旺盛的新陳代謝。

3、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體育鍛煉的方法有很多,慢跑、爬山、瑜伽、氣功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夠有效的促進腸胃蠕動,提高身體的消化能力和營養的攝取能力。 同時也能夠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排除身體毒素。

脾虛的表現有哪些

1、脾氣虛:腹脹納少,食後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2、脾陽虛: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節按,行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氣下陷: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

4、脾不統血:多見於慢性出血的病證,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 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症狀。

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 脾主運化,統血,升清,輸布水穀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 飲食不節、情志因素、勞逸失調,藥、食損脾或慢性腎病患者濕邪久居,損傷脾氣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虛衰、生化之源不足。

脾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幾乎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都可出現或伴有脾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