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中藥都需趁熱喝嗎?專家來給您解答

許多人認為中藥都需要趁熱喝。 在夏季, 這樣可能讓人感覺更熱。 其實, 有一部分中藥是需要放涼了再喝。

通常服用中藥的溫度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根據所需達到功效而決定的。

將煎好的湯劑放冷后服下, 常用于熱證用寒藥或真寒假熱證用熱藥。 屬“熱者寒之”“熱藥冷服”“治寒以熱, 涼而行之”大法。 舉例來說, 清熱解毒、瀉下通便的湯藥常要求冷服。 各種感染性疾病所致發熱的病人, 常出現口干唇裂、大便密結、小便赤黃等熱性癥狀, 冷服中藥可通過寒涼泄熱, 使邪熱外泄, 緩解病痛。 此外, 某些中成藥沖劑的服用方法也與湯藥的原理類似, 比如清開靈沖劑等藥物。

那究竟要“放涼”到什么程度藥效最佳呢?專家指出, 這里說的“放涼”通常指的是涼至室溫, 并不提倡放置在冰箱中冷卻。

且放涼過程中不建議過夜, 尤其在夏季, 不宜超過3~4小時。 如果過夜服用或存放過久, 不但藥效降低, 而且會因空氣、溫度、時間和細菌污染等因素的影響, 使藥液中的酶分解減效, 細菌繁殖滋生, 淀粉、糖類營養等成分發酵水解, 以致藥液發餿變質, 服用后對人體健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