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健康

多吃小橘子保健作用大 既是水果又能入藥

? 一年四季之中, 橘子都會時常出現在我們的視線和生活之中。 對於這種長盛不衰的水果, 我們要用怎樣的態度來對待它呢?為什麼橘子不論在大江南北都大受歡迎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橘子的營養價值和橘子的作用吧!

日常生活中, 人們習慣性地稱“橘”為“桔”, 在廣東話中“橘”、“吉”同音, 取其諧音, 故橘也代表了吉祥、吉利。 在我國一些地區, 每逢新春佳節, 當小輩向長輩拜年後, 除了得到壓歲錢, 往往還能拿到橘子, 以圖吉利。 》》》小橘子大營養 中醫講解養生功效

我國是歷史上最早栽培柑橘的國家,

據稱大約在4000年前的夏禹時代就已經開始。 到了秦漢時期, 已形成了“蜀漢江陵千樹橘”的氣勢。 宋代大文豪蘇軾曾作詩讚美橘子結果時的動人場面:“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橘綠時。 ”

橘子的營養價值

人們大多聽過每天吃一個蘋果有益健康的說法, 而澳大利亞的專家在一項健康調查中卻發現, “每日一隻橘子”同樣也對健康大有幫助, 可以預防癌症和其他一些疾病。

橘子含有豐富的糖類、維生素、蘋果酸、檸檬酸, 蛋白質、食物纖維以及多種礦物質等, 對於壞血病、夜盲症、皮膚角化和發育遲緩, 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橘子的各種營養成分中, 維生素C與檸檬酸含量最豐富。 特別是維生素C, 在橘子中的含量比蘋果和梨都高。

橘瓣外面的薄皮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 它可以通便、降低膽固醇。 值得注意的是, 橘子所含的橘皮苷, 可以降低血壓、擴張心臟的冠狀動脈。 而橘汁中富含的鉀、維生素B和維生素C,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心血管疾病。 因此, 橘子是預防冠心病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理想食品。

國外健康專家通過深入研究後得出結論, 經常食用柑橘類水果, 能夠使咽喉、口腔、胃等部位的癌症發病率降低50%, 將中風的發病率減少19%, 另外, 柑橘還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肥胖症和糖尿病的幾率。 柑橘類水果之所以能夠抑制腫瘤的形成, 主要在於它所含的抗氧化成分能夠有效地保護人體, 使免疫系統的能力得到增強。

橘子的食用和藥用

橘子外觀可愛、口感上佳、營養豐富,

因此深受男女老幼的喜愛。 除鮮食外, 橘子還可以加工成罐頭、果醬、果汁、果酒、果醋、蜜餞、橘精粉等。

另一方面, 橘子除了是一種很好的水果外, 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歷代中醫文獻中記載橘子可生津止渴、通絡化痰、開胃疏氣、提神醒酒。

平時, 人們在吃橘子的時候, 常把吃剩的橘皮、橘絡、橘核等作為廢棄物扔進垃圾桶, 殊不知橘子一身都是寶。 橘子的皮、核、葉乃至橘絡, 都可入藥。

橘皮:橘皮入藥以陳年者為佳, 故又名陳皮, 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功效, 可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滿、嘔吐, 或濕濁中阻所致的胸悶、噁心, 食欲差、大便不成形等症, 但平素易口幹, 大便秘結者慎用。

推薦方:

●橘皮10克、生薑適量,

共泡茶飲服, 可用於風寒咳嗽以及胃脘脹滿、噁心、嘔逆。

●用秋梨一隻, 加橘皮、冰糖少許同熬, 製成的橘皮梨子飲可潤肺止咳, 尤適於秋季肺燥咳嗽者食用。

●治療凍瘡, 可在每天晚上臨睡前, 用鮮橘皮適量, 煎湯熏洗患部, 效果很好。

●單用陳皮濃煎飲汁, 可治療食魚、蟹中毒, 並能解酒毒。

橘絡:是橘瓣上的白色絲絡, 俗稱橘筋, 有宣通經絡, 行氣化痰功效, 主治痰滯經絡, 咳嗽引起的胸脅作痛。 吃橘子時最好不要把橘絡撕去, 一起吃下, 既能化痰又助通便。

推薦方:

●橘絡煎湯可用於過量飲酒後口中乾渴。

●橘絡泡茶飲服可用於咳嗽脅痛。

橘核:橘子的種子。 橘子的種子雖小, 也是藥材。 它有理氣、散結、止痛的功效, 可用於治療小腸疝氣、睾丸腫痛、乳腺炎、腰痛等病症。

一般在中藥湯劑中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

橘紅:橘皮去掉了內層果皮所剩的外層紅色薄皮, 有利氣寬中、祛痰散結功效, 可用於風寒咳嗽、噁心、胸腹脹悶等病症。 橘紅也多在中成藥中廣泛使用。

橘餅:是不去皮的橘子用蜜糖加工而成的食品, 香甜可口, 又有寬中下氣、潤肺止咳功效, 主治飲食積滯、瀉痢、胸膈滿悶、咳喘。

推薦方:

用橘餅兩個、銀耳10~15克、冰糖少許熬制的橘餅銀耳羹, 可潤肺止咳、補虛化痰, 適於肺燥虛勞咳嗽者。

橘葉:橘子樹的青葉, 又稱青橘葉, 可疏肝、行氣、化痰、消腫毒, 有治脅痛、乳腺炎的功效。

推薦方:

用橘葉搗汁內服, 或用橘葉搗碎外敷。

吃橘子時5注意

一年四季, 每季都有新鮮水果成熟上市, 給我們帶來享之不盡的甘美。

然而, 只有按照水果的屬性妥當食用, 才能對人體有所裨益, 達到保健強身的目的。

養學家認為, 食用橘子對身體有益, 宜常吃但不宜多吃。 過食、食用不當對人體反而無益。 因此, 在食用橘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控制食用量。 據測, 每天吃3個橘子, 就能滿足一個人一天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 攝入過量的維生素C, 體內代謝的草酸會增多, 所以, 有泌尿系結石的患者不可多吃橘子。

2。 橘子不宜與蘿蔔同食。 蘿蔔進入人體後, 會代謝產生一種抗甲狀腺的物質——硫氰酸而橘子中的類黃酮物質在腸道被分解後的產物可以加強硫氰酸對甲狀腺的抑制作用, 從而誘發或導致甲狀腺月中。

3。 橘子與牛奶不宜同食。 牛奶中的蛋白質易與橘子中的果酸和維生素C發生反應, 凝固成塊,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會引起腹脹、腹痛、腹瀉。因此,吃橘子的前後1小時內不宜喝牛奶。

4。飯前或空腹時不宜吃橘子。因為橘子中的有機酸會刺激胃壁的黏膜,對胃不利。

5。吃橘子過多可能會“上火”。如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因此要避免一次食用大量的橘子。在出現口舌生瘡、大便秘結時,也要少吃為宜。

此外,由於橘子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如果一次吃得過多或連續大量食用,就會發生胡蘿蔔素血症,表現為手、足掌皮膚發黃,伴有食欲不振、嘔吐、全身乏力等症狀,有時甚至會被懷疑為肝炎。此時除了多喝水、暫時不吃柑橘類水果外,還應限制攝食胡蘿蔔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大約經過1個月左右,皮膚的顏色就會恢復正常。

特別推薦:橘皮橘核橘絡飲

原料:橘皮30克,橘核50克,橘絡10克,蜂蜜30克。

制法:先將橘皮、橘絡分別揀雜,洗淨,橘皮切成細絲,與橘絡同放入沙鍋,加水浸泡片刻,待用。再將橘核洗乾淨,晾乾後敲碎,倒入沙鍋,拌和均勻,視需要再加清水適量,煎煮30分鐘,用潔淨紗布過濾,去渣,取濾汁放入容器,趁溫熱時調入蜂蜜,拌和均勻即成。上下午分服。

功用:此方疏肝解鬱、理氣通絡,特別適用於情緒憂鬱等亞健康狀態,對兼有胸脅脹痛者尤為適宜。

凝固成塊,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會引起腹脹、腹痛、腹瀉。因此,吃橘子的前後1小時內不宜喝牛奶。

4。飯前或空腹時不宜吃橘子。因為橘子中的有機酸會刺激胃壁的黏膜,對胃不利。

5。吃橘子過多可能會“上火”。如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因此要避免一次食用大量的橘子。在出現口舌生瘡、大便秘結時,也要少吃為宜。

此外,由於橘子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如果一次吃得過多或連續大量食用,就會發生胡蘿蔔素血症,表現為手、足掌皮膚發黃,伴有食欲不振、嘔吐、全身乏力等症狀,有時甚至會被懷疑為肝炎。此時除了多喝水、暫時不吃柑橘類水果外,還應限制攝食胡蘿蔔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大約經過1個月左右,皮膚的顏色就會恢復正常。

特別推薦:橘皮橘核橘絡飲

原料:橘皮30克,橘核50克,橘絡10克,蜂蜜30克。

制法:先將橘皮、橘絡分別揀雜,洗淨,橘皮切成細絲,與橘絡同放入沙鍋,加水浸泡片刻,待用。再將橘核洗乾淨,晾乾後敲碎,倒入沙鍋,拌和均勻,視需要再加清水適量,煎煮30分鐘,用潔淨紗布過濾,去渣,取濾汁放入容器,趁溫熱時調入蜂蜜,拌和均勻即成。上下午分服。

功用:此方疏肝解鬱、理氣通絡,特別適用於情緒憂鬱等亞健康狀態,對兼有胸脅脹痛者尤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