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健康大視野:金浩茶油涉嫌致癌

湖南金浩等公司茶油產品被查出致癌物超標, 但政府與企業選擇了秘密召回, 消費者至今茫然無知, 召回效果存疑。

根據國家《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 食用油苯並芘含量的最高上限為10微克/千克, 而國家質檢總局此前關於湖南省部分茶油的抽檢結果顯示, 苯並芘含量已達到60微克/千克, 為最高上限的6倍。

湖南省質監局官方網站卻始終未公佈上述抽檢“合格”結果, 只是通報給了省內的官方媒體。 而本刊記者根據公告中的電話詢問質監局多個部門, 均獲得了“不知道公告情況, 也不知道產品到底是否合格”的答覆。

慢性致癌物苯並芘

苯並芘又稱苯並芘, 英文縮寫BaP, 是強致癌物之一, 食用受其污染的食品, 雖然不一定表現出明顯的急性毒性, 卻具有公認的致畸、致癌的慢性毒性。

許多國家已經規定了相應的膳食攝入量和食品的限量標準。 按照中國國家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要求, 在食用植物油類產品中苯並芘的安全限量為不超過10微克/千克。

壓榨法和浸出法是山茶油提取的兩種方法。 壓榨法是用物理壓榨方式, 從油茶籽中榨取山茶油, 是一種傳統的提取工藝;浸出法則是用物理化學原理, 用食用級溶劑從油茶籽中抽提出山茶油的一種方法, 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先進的提取工藝。

根據金浩公司等企業在市場所銷售的多種茶油特點,

企業比較普遍採用上述兩種方法互補的做法, 即將油茶籽經過壓榨獲得“壓榨原茶油”後, “油餅”內殘存茶油, 再用浸出法充分地抽提出來, 獲得“浸出原茶油”。

對於苯並芘含量過高發生的主要原因和環節, 目前尚無官方的權威說法。 而根據金浩公司的自查報告得出的結論, 該公司問題主要出在茶油提取的浸出環節, 傳統榨出工藝則不存在危險性。

掩蓋與謊言

國家質檢總局和湖南省質監局早在今年3月即獲悉部分茶油企業抽查結果不合格的情況, 企業也在內部自查中發現致癌物“苯並芘”嚴重超標。

7月2日, 湖南省質檢局在長沙市東塘新東方大酒店, 組織獲證生產加工企業技術負責人、檢驗人員,

各市州局食品科科長及檢測人員、相關專家等召開緊急會議, 研究討論解決植物油產品苯並芘超標問題。 金浩公司代表也在會上彙報了公司自查和難題攻克的研究結果。

當時會上, 有人提出要嚴格防止事件經由媒體公開。

湖南省質監局一位高層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糧油問題關係國計民生, 不公開問題是為了“維護社會穩定”。

“金浩茶油”正是來自於有著“中國油茶之鄉”的祁陽縣, 也是當地一大支柱企業, 亦被地方政府作為重點扶持企業。 此次苯含量超標的湖南茶油企業中, 也以金浩公司規模最大。

但在迅速擴張的茶油市場和企業雨後春筍般地冒出背後, 無論是安全監管還是技術實力卻都還欠火候。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吳景明認為, 在這個事情中地方政府處理很及時, 但依然存在隱瞞重大食品安全資訊的現象。 地方政府有政策傾斜無可厚非, 但不能以消費者健康為代價, 在監管過程中要及時提出風險警示, “目前這種處理方式的危害性在於, 這樣一來, 企業很可能認為萬事有政府撐腰, 在產品生產上從此有恃無恐”。

中國社會科學院食品藥品產業發展與監管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永建認為, 不公開透明的處理方式加大了消費者的安全風險, 同時也可能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出現, 進而可能危害整個茶油產業的發展。

“在毒奶粉事件中, 也曾經出現過地方政府和企業秘密召回產品的現象, 但最終這個蓋子沒有捂住。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北元說, 現代食品加工手段複雜多樣, 生產者和消費者存在著嚴重的資訊不對稱, 因此才會有一系列法律法規把消費者作為弱勢者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