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黃麴黴素中毒

文章導讀

黃麴黴素是一種真菌毒素, 對於我們的腎臟和肝臟有很大的損害, 而且它的致癌性也是很高的, 對於黃麴黴素中毒的現象大家應該都瞭解的不多, 不知道黃麴黴素中毒會有什麼樣的症狀表現, 出現了黃麴黴素中毒的現象會有嘔吐, 厭食, 嚴重的情況還會出現胃腸道出血的現象。

黃麴黴素中毒的現象大家都見過嗎, 現在關於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也不斷被曝光了, 黃麴黴素有很多時候就存在我們平時吃的食物裡, 這樣的病毒對我們的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 尤其是對肝臟的損害。

1毒理

主要由黃麴黴和寄生麯黴產生, 其基本結構中都含有二呋喃環和雙香豆素, 根據其細微結構的不同可分為B1、B2、G1、G2、M1、M2等多種, B1、B2在紫外光照射下為藍色, G1、G2為綠色螢光。 其中黃麴黴毒素B1毒性最強, 且具有強烈致癌性。 黃麴黴毒素主要損害肝臟, 表現為肝細胞核腫脹、脂肪變性、出血、壞死及膽管上皮、纖維組織增生。

同時腎臟也可受損害, 主要表現為腎曲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壞死, 有管型形成。

2危害

黃麴黴素為分子真菌毒素。 我國規定大米、食用油中黃麴黴毒素允許量標準為10ug/Kg, 其他糧食、豆類及發酵食品為5ug/Kg。 嬰兒代乳食品不得檢出。 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食品、飼料中黃麴黴毒素最高允許量標準為15ng/kg。 30~50ua/kg為低毒, 50~100ug/kg為中毒, 100~1000ug/kg為高毒, 1000ug/kg以上為極毒。 , 其毒性為氰化鉀的10倍, 為砒霜的68倍。 此外, 黃麴黴毒素有很強的致癌性。

3臨床表現

早期有胃部不適、腹脹、厭食、嘔吐、腸鳴音亢進、一過性發熱及黃疸等。 2~3周後出現腹水、下肢水腫、脾臟增大變硬、胃腸道出血、昏迷甚至死亡。

診斷

1. 有進食可疑黃麴黴菌污染食物史。

2. 臨床特點①潛伏期較長。 ②中毒表現:胃部不適、腹脹、厭食、嘔吐、腸鳴音亢進、一過性發熱及黃疸等。

3. 實驗室檢查: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薄層層析法或高效液相層析法在可疑食物、患者血尿樣中檢測出黃麴黴毒素。

4.四季均可發生, 但常在陰雨連綿的收穫季節後多發。

5.兒童更易發生黃麴黴毒素中毒, 根據歷史資料分析來看, 使人中毒的最危險年齡為1~3歲。

6.中毒前驅表現為發燒、腹痛、嘔吐、食欲減退等。

7.2~3周後很快發生中毒性肝病表現:肝臟腫大, 肝區疼痛, 黃疸、脾大。 腹水, 下肢浮腫及肝功能異常。

8.可有心臟擴大, 肺水腫, 甚至痙攣、昏迷等, 多數患者在死前可有胃腸道大出血表現。

9.實驗動物臨床毒性研究表明, 給動物餵食含黃麴黴毒素的飼料後,

表現為漸進性食欲減退、口渴、便血、生長緩慢、體重減輕、皮膚出血、過度興奮、黃殖、抽搐、角弓反張等。 病理解剖可見肝臟彌漫性充血、出血利壞死等表現。

4急救處理

1. 護肝。

2. 對症支持治療。

3.立即停止攝入有黃麴黴毒素污染的食物。

4.補液, 利尿, 保肝等支持療法。

5.重症病人按中毒性肝炎治療。

如果出現了黃麴黴素中毒的現象一定要能夠及時的採取科學的措施, 現在的一些有黃麴黴素污染的食物也已經很多了, 一定要能夠立即停止這些食物的食用, 要及時去採取一些治療方法, 如果嚴重的情況還會對我們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