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怎麼用雞骨草保肝方法

多年來, 我只知雞骨草具有清肝熱、解肝毒的作用, 治療急性肝炎為好。 可是, 到新西蘭後的10多年間, 我發現廣東、香港、臺灣、馬來西亞、新加波等地華人, 廣泛用雞骨草煲湯或煮水來保肝。

經長期臨床觀察, 我發現雞骨草對於肝經濕熱引起的口苦、黃疸、尿黃及呃逆、腹脹、食欲減退等症狀, 特別是乙肝、丙肝病人長期乏力, 偶有肝區不適、腹脹、口淡無味或口苦、尿黃等症狀, 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乙肝、丙肝引起的膽紅素及3項轉氨酶升高, 用大量雞骨草(每天60~120克), 10日內可使其明顯下降。

煲湯:將10~30克雞骨草放在所煮的肉湯中。

肉以牛、羊肉為首選。

煎水:以30克雞骨草為例, 首先用冷水300毫升, 浸泡30分鐘後, 煎沸10分鐘左右後濾出。 再加水200毫升, 繼續煎煮5分鐘後濾出。 兩次濾液合在一起(約200毫升)為1日量, 分早、晚兩次, 空腹服。

雞骨草為植物相思子的帶根全草, 其性味甘涼。 涼能清熱, 甘能緩和, 歸入肝經, 所以是一味能清肝解毒, 又不傷正氣的保肝藥。

用於保健, 每日用量10~15克。 用於治療, 每日30~120克(由病情輕重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