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六個建議做好老人健康管理

人到老年, 擁有了奮斗一生的事業、財富、社會地位, 也有繞膝的子孫和安穩的生活, 但健康正在一點點地遠離, 各種病痛開始找上門來。 健康界有條“一零定律”, 即健康是“1”, 其他方面的成功都是后面的“0”, 如果1沒了, 后面有再多的0都沒意義。 對于老年人來說, 掌握住這個基本的“1”, 就要從管理自己的健康開始。

目前, 慢病已經成為國人的頭號健康公敵, 城市和農村因慢性病死亡的居民的比例分別為85.3%和79.5%, 而且呈現井噴式增長。 老年階段處于人體生命的衰退期, 老年人是患慢性病的主力軍, 去年發布的《2012中國城市居民健康白皮書》顯示,

在60歲~80歲人群中, 骨量減少、骨質疏松檢出率占66%, 居首位, 其次是老年頸動脈粥樣硬化和眼底動脈硬化, 發生率分別為64%和51%。 其他依次為體重偏高、血脂異常、白內障、脂肪肝、血壓高、血糖高等。 可以說, 老人是需要健康管理的第一大戶。 只有管理好健康, 已患病的老人才能控制住疾病, 提高生命質量;防病的老人才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安度晚年。

每年體檢并做好健康檔案。 許多患有疾病的老人, 不重視定期健康檢查, 讓人十分擔心。 老年人除了保持每年至少體檢一次的習慣外, 還要注意, 體檢項目不是越多越好, 要針對其特點有所選擇。 已確定病癥的, 不用每次都進行普查, 而是做好疾病的診斷、治療。

尤其需要重點檢查與生命體征關系密切的項目, 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 另外, 要注意追蹤檢查結果, 記錄好個人基本健康信息, 如常聯系的醫生姓名和電話、既往病史、常服用藥物、是否屬于過敏體質等。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人的習慣一旦養成很難改變, 但老年人已不用按點工作, 也無需社會應酬, 有條件把生物鐘調整成為最健康的模式。 包括, 睡眠起居要有規律, 每天睡眠不少于6小時, 最好有午休;主動飲水, 不要等渴了才喝, 且以少量多次為宜;每天應曬太陽15~20分鐘, 在樹蔭下停留較久, 也能獲得同樣的效果;避免久坐, 每隔一段時間站起來走走, 做做提肛、收腹、踮腳等小動作;養成按時吃飯、定時排便的習慣。

膳食營養搭配好。

老年人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 合理補充微量營養素, 如鈣、維生素D、鐵、維生素A等。 其次, 要注意控制油、鹽攝入, 做飯的時候可以使用限鹽勺和控油壺, 患高血壓、腎病等疾病的老人每日食鹽量還應適當減少。 再次, 建議老年人常喝牛奶, 超重、肥胖或血脂異常者可選用低脂或脫脂奶、無糖或低糖奶粉。 另外, 蔬菜水果也少不了, 并應常更換品種, 保證品種豐富。 但是, 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也有特殊性, 不能完全按照普遍規律來, 比如現在提倡的粗糧, 老年人腸胃不好、消化功能差, 就不能多吃。

適量運動強健身體。 老年人應選擇安全的運動項目, 推薦散步、慢跑、游泳、太極拳、五禽戲、經絡拍打操等。 運動時要根據自身情況, 掌握次數、時間和強度。

運動時輕微出汗、無上氣不接下氣的感覺, 運動中最大脈搏次數不超過170-年齡(次/分), 說明運動強度適宜。 此外, 腦力活動也不能少。 每天要堅持一定時間的聽、說、讀、寫等練習, 有助于預防認知障礙性疾病。

控制好已有疾病。 老年人應針對所患疾病進行管理, 以延緩病情發展, 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 生病后, 一定要到正規醫療機構診治, 遵醫囑治療;不要自行用藥、停藥;也不能輕信廣告宣傳的“偏方”、“秘方”。 并且, 老人要隨身攜帶醫保卡、自制急救卡和急救盒。 寫明姓名、住址、聯系人電話、定點醫院、病案號等。 另外, 老年人在家應學會自我監測脈搏、體溫、血壓等。

除了以上所提倡的健康管理項目外,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也不容忽視。

為他們提供娛樂、精神幫助, 讓老年人獲得應有的尊重與認可, 快樂地老去, 也是健康管理應該和必須考慮的問題。 建議老人做點喜歡的事, 讓精神有所寄托, 正確、積極地看待退休后的生活, 認識到衰老是不可避免的。 不妨多走出家門, 跟伙伴們一起打打太極拳、跳跳舞、釣釣魚等, 有自己的活動圈子。 也可以報名老年大學, 或參加書畫班等, 老有所學會讓心里更滿足。 如果有興趣且身體條件許可, 也可以做一些喜歡的工作, 讓自己不與社會脫節。 另外, 子女應該給予父母精神關懷, 盡可能常回家看看, 多陪陪老人, 多問問老人還需要些什么。 很多慢病老人同時伴有認知障礙和溝通障礙, 更需要兒女耐心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