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朝医”与“中医”的藏象说

中医和朝医都有自己的藏象学说, 虽然都是藏象学说, 然而从两种医学上来看, 理论是不同的。 下面来看看是如何区别这两种藏象学说的。

藏象学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

它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生活、医疗实践以及对人体解剖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通过综合分析、比拟、推演, 经过高度概括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 旨在通过人体外部的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 从而有效地指导疾病预防及治疗, 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医和中医关于对藏象的论述是有所区别的。 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 中医学是以阴阳五行作为思维方式的独特的医学体系。 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把人看作小宇宙, 认为人有着与宇宙相同的五行变化规律。 藏象论中把构成人体的要素按取象比类及推演络绎的方法,

依据五行的属性进行归类, 五脏之间用生克乘侮的五行规律来说明其生理病理关系。

朝医四象医学的本体论是通过四象的认识方法, 以事心身物作为说理工具, 说明宇宙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东武李济马在《东医寿世保元》【性命论】里提出了四象核心之天人性命四象结构;在【四端论】中根据哀怒喜乐性情相成相资的原理和顺动、逆动的原理, 提出脏腑大小之四象人的当为性;在【扩充论】里提出四象人性情特征及反省、警戒的条件。 上述四象哲学观在【脏腑论】中通过水谷代谢过程, 把四象医学的生理观进一步具体化。 即李济马在【脏腑论】中通过与性情有关的天机和人事对代谢过程的影响, 反映哲学与医学的相关性。

人体的结构也按耳目鼻口(事)、肺脾肝肾(物)、颔臆脐腹(心)、头肩腰臀(身)来区分。 四象脏腑论是用四象哲学的认识方法(事心身物)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的。

#p#副标题#e#

在说明脏腑生理病理方面, 朝医学与中医学也有所不同。 脏腑二字虽含义相同,

但认识层面上是不同的。 四象脏腑论按四物类的要约精神, 把肺脾肝肾作为四脏, 设定具有运行呼吸出纳生理机能的相关结构。 把胃脘、胃、小肠、大肠作为四腑, 与四海、皮筋肉骨、耳目口鼻等人体的结构组成四党与。 朝医脏腑论把阴阳偏差作为说明生理的重要工具。 《格致藁》【儒略】讲“物宅身也, 身宅心也, 心宅事也。 ”这里可以看出, 最阴化的为物, 然后是身心, 最阳化的乃为事。 反映了阴阳偏差之事心身物的四象类型的要约精神, 进而发展为上部、中上部、中下部、下部四焦概念。 把阴阳偏差的思想作用到人体, 依据认知能力, 把耳目鼻口归于肺脾肝肾党与;依据直立而行的人体形态从上到下分为上焦(肺)、中上焦(脾)、中下焦(肝)、下焦(肾);由表到里的顺序把皮毛、筋、肉、骨归属于肺脾肝肾党与。
中医的藏象学则是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说明相关脏腑的生理与病理现象。

对心的认识上, 朝医学与中医学亦有所不同。 朝医四象医学依据太极的原理, 认为心主管肺脾肝肾。 构成人体的两个要素是心身, 心身相互协调, 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这也是脏腑论的特征之一。 在四象医学脏腑论中, 心属无形之心, 即把心身看作同等重要的因素。 而中医学把心分为有形之心和无形之心。 心既作为五行中属火的脏, 又是五脏六腑的君主之脏。

总之, 朝医学是以中医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 但有其独创性。 就藏象而言, 朝医学依据阴阳论, 从阳至阴序分肺脾肝肾四党与,

是用阴阳的升降原理来说明脏腑的生理和病理。 而中医学是用五行各自的特征与属性为基准, 将自然界与人体(藏象)有机地联系成五大系统, 并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说明脏腑的生理和病理的。

朝医和中医的学说各有所长, 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藏象学说。 朝医是从中医发展过去的, 但是也有独创性。 今天小编就带您了解朝医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