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怎麼才是真正的孝順?記住老人要的不是憐憫

老李說, 他覺得現在是最理想的狀態, 跟兒子住一座樓, 兒子和兒媳婦呢, 就在樓上住著。

我說, 是不是對門住更好一些?

他說, 對門反倒不好了, 太近了, 理想的狀態就是他住1樓, 兒子兒媳住12樓。

“我要想見他呢, 我坐電梯上去能見到他, 他要想來看我, 他每回下樓從我這兒過, 但是距離得差12層樓。 他來我們不一定在, 就在門口給貼個便條告訴他, 讓他放心。 平時, 我和老伴種花養草, 一塊遛彎做飯, 碰著孩子需要幫忙的, 就給他們搭個手, 我們現在身體還能照顧自己, 就不給孩子添亂。 ”

老李一番話倒給了我不少啟發,

也許這正是不少老年人內心的所感所想——獨立但不孤獨;有人關注但無需被人時刻照顧;有人求助但不需麻煩別人。

老李的心態和老年人的身體以及生活環境的變化有關。 步入老年以後, 一方面身體一天天衰老, 一方面又不願承認自己衰老。 也就是心理學上所講的自尊感與自卑感共存。

老年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就會在有損自尊的行為面前有所約束, 以維護自己的榮譽和尊嚴, 這有利於老年人延長獨立生活能力, 減少對他人的依賴;當自尊的需要不能得到滿足時, 老年會表現出憤怒, 或者走向事物的反面, 產生自卑感。 使老年人自我封閉、自我孤立、自我退縮, 減少社會交往。 嚴重的自卑感甚至誘發老年人自我否定。

人在進入老年後身體、生理都在變化, 且往往不能被自己及時察覺, 人也不能夠很快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 老年人的自我信念相應地在自尊和自卑間擺動, 很容易出現心理調適跟不上身體、現實變化的情況, 往往更多地以過去習慣的處理問題的方式來行事, 就會給人一種固執和刻板的印象, 從而忽視了老年人為適應變化所做的努力, 給老年人的適應帶來困擾和挫折。

理解身處變化中的老年人的心態, 既要看到在變化中老年人身心的堅持, 同時更要看到老年人調適的努力。 給老年人更多的耐心和關愛, 而不是急躁地以固執和食古不化等刻板印象來看待老年人。 更不能以救濟人的心態去幫助和憐憫老人。

這種心態不僅不會幫到老年人, 還會阻礙老年人做出自我調整。 對周圍的老年人, 無論健康還是體弱多病, 無論和善還是性格古怪, 盡可能地做到發自內心的尊重和理解。

老年人自己要自信對待生活的變化, 遇到困難要學會向他人傾訴, 接納他人的建議, 學會安慰自己, 給自己多一點愛。

相互依賴、相互交往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社會性需要。 老年人更要自信地與人相處, 與朋友保持聯繫, 常給人友愛和溫暖, 並從別人那裡得到友愛和溫暖。 心理學家發現, 與朋友接觸, 可以解除痛苦和緊張, 可以促進疾病的治療, 促進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