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7個壞習慣降低人體免疫力

感冒頻繁、小病不斷……免疫力下降會讓人體自然防疫能力下降, 外界細菌輕易入侵, 給人體造成許多健康問題。 事實上, 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造成免疫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接下來,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是哪些不良習慣在拉低你的抵抗力!

免疫力下降的人容易受到外界細菌的入侵、感染, 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然而久坐、獨居、家庭環境差、肉吃太多……這些看似無關大礙的生活習慣, 事實上正在降低你的免疫力。

7個生活壞習慣讓人體免疫力下降:

1.肉吃太多

很多人無肉不歡, 但肉吃太多意味著動物蛋白攝取過多,

會令“IGF-1激素”分泌過盛, 反而會加快人體老化, 使免疫力下降。 專家建議, 每天攝取的熱量中, 肉和乳製品的量不宜超過一天飲食的10%, 甚至可降低到5%, 同時應多吃蔬菜和豆製品。

2.“好”脂肪攝取不足

醫學博士建議, 現代人脂肪攝取不夠均衡, “壞”脂肪(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攝取多, 而“好”脂肪(多不飽和脂肪和單不飽和脂肪)攝取少。 建議避開加工食品, 多吃鮭魚、沙丁魚等海魚和杏仁等堅果, 以及洋蔥、番茄等蔬菜, 它們都富含健康的不飽和脂肪。

3.睡眠不足

總是熬夜賴床會導致褪黑激素分泌不足, 免疫系統無法分泌足夠的白細胞來抵禦病菌。 成年人每晚要睡夠7~8個小時, 培養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4.專家表示, 應多吃全麥類食品,

其含有大量可增強免疫功能的食物纖維。

5.

6.家裡環境差

髒空氣會抑制有益免疫系統的T細胞機能, 從而誘發各種炎症。 因此, 應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 並且要做到室內禁煙。 營養師建議,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買一台空氣淨化器。

7.獨居

長時間獨處的人應對壓力的能力較差, 這會令人體激素分泌失衡, 免疫系統受損。 心理學家建議, 獨居的人應多與家人、朋友、同事或鄰居交往, 隨著人際關係的拓展, 心理上的抗壓能力會增強, 免疫力也會在無形中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