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盤點年關職場七大心理疾患

年關心理焦慮症

其實心理壓力早已存在, 只是到了年關, 積累了長時間的壓力愈加凸顯出來。 同時年關之際, 許多單位體制、人事往往會在這個時期做一個調整。

這時每個人都想幹得出色, 不想讓上司的期待落空, 並爭取提薪升職, 有足夠的準備過新年。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高壓的心理空間, 各種焦慮心理便隨之而來。 據調查, 在罹患心理疾病的職業人士中, 50%以上的人是在年關的崗位調整中被蒙上心理陰影的。

心理點評:年關焦慮症是心理失衡的表現, 應該學會積極順應職場變化, 以變應變。 年底壓力加大在所難免, 但讓自己擁有一顆平常心對心理波動尤為重要。 同時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


 

年關心理恐慌症

年尾到來, 種種瑣事隨之而至, 許多白領一族面對的心理負擔越來越大。 年底給人的挫敗感會比平時高幾成, 業績考核、獎金評定等等的壓力, 甚至讓許多職場人士出現緊張、焦慮、失眠等現象。 另外, 元旦、春節裡的大筆花銷和各種同事、上司的應酬, 也是產生焦慮的又一大因素。

心理點評:專家建議, 出現焦慮和緊張情緒要多跟自己的朋友、親人或者心理醫生傾訴, 把壓力說出來, 或者找適當的“載體”把壓抑的情緒發洩出來,

千萬不要對自己過份苛求。

可採用簡單的心理暗示法放鬆心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先做一個深呼吸, 然後暗示自己“我很放鬆, 頭腦很清醒”。 有條件最好先停下工作, 聽一些輕音樂, 看看愛看的書。 而早起慢跑一會兒, 一天的精神狀態也會很好。

年關職業疲勞症

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 年底工作量激增, “職業疲勞”悄然來襲。 通常讓人感到身心疲憊、能量被掏空的感覺, 更有甚者, 還會感覺職業枯竭, 工作麻木, 再也激不起一絲漣漪。 據調查, 從行業來看, 白領、教師、醫生以及媒體從業者的患病率比較高;從個性角度講, 具有敢於冒險和迎接挑戰、獨立性強, 並且不容許自己或他人失敗等人格特徵的人也容易陷入職業疲勞。 它具有階段性、週期性的倦怠, 最明顯的症狀之一, 是對工作實行“拖”字訣, 拖拖拉拉就是不想完成。

心理點評:職業疲勞, 一方面是來自於自我內部壓力的疲勞, 另一方面, 如果長期從事自己能力過剩的工作, 也會使人心生厭倦。

而到了年底是最容易產生職業疲勞感的時期。 因而及時的心理調整很重要。

 

汽車心理綜合症

“汽車心理綜合症”是年底“心病”的一個新表現, 它的主要症狀有汽車依賴症、事故恐懼症、堵車急躁症、故障疑惑症、音響長鳴症、自悔自責症。

年關人們對交通的依賴大大增加, “汽車綜合症”不但給人們造成很大心理障礙, 更是安全出行的大敵。

心理點評:小編提醒, 一旦發現在自己身上出現“汽車綜合征”的某種症狀, 要及時消除。 一是及時進行自我心理調節, 避免情緒上的大起大落, 儘量保持心情的相對穩定。 二是求助心理醫生的幫助, 及時矯正不良心態, 減少心理上的壓力, 使自己心情平穩, 以保證行車的安全。

薪水缺乏症

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貧富差距的加大,使不少白領盲目地陷入對金錢的追逐中。這也許是一種工作動力,然而對金錢永不滿足的追求會令人生失去許多應有的樂趣。加上年底的高額支出壓力,薪水缺乏症也是年底“心病”的重要表現。

心理點評:工作時間久了,同行之間的交流、對比也會增加,見到同行職高薪厚,便失了平常心,抱怨越來越多,心態逐漸由波動發展到失衡。薪水缺乏症出現的重要心理因素就是攀比心的作怪,建議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盲目攀比、心生嫉妒。另外學會正確理財實施不錯的選擇。

年齡恐慌症

新年很容易讓任何年齡掛鉤,現在由年齡產生的心理恐慌症在職場人士中開始蔓延,特別是職業女性。她們面臨隨時被老闆解雇的危險,而許多招聘廣告又拒絕35歲以上的女性。

心理點評:正確的評估自己的能力和職業方向,對於職業人士很重要。時光的流逝無法改變,年齡的代價並比總是壞事,你能從中收穫成熟、閱歷等等,關鍵是你如何把握。

薪水缺乏症

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貧富差距的加大,使不少白領盲目地陷入對金錢的追逐中。這也許是一種工作動力,然而對金錢永不滿足的追求會令人生失去許多應有的樂趣。加上年底的高額支出壓力,薪水缺乏症也是年底“心病”的重要表現。

心理點評:工作時間久了,同行之間的交流、對比也會增加,見到同行職高薪厚,便失了平常心,抱怨越來越多,心態逐漸由波動發展到失衡。薪水缺乏症出現的重要心理因素就是攀比心的作怪,建議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盲目攀比、心生嫉妒。另外學會正確理財實施不錯的選擇。

年齡恐慌症

新年很容易讓任何年齡掛鉤,現在由年齡產生的心理恐慌症在職場人士中開始蔓延,特別是職業女性。她們面臨隨時被老闆解雇的危險,而許多招聘廣告又拒絕35歲以上的女性。

心理點評:正確的評估自己的能力和職業方向,對於職業人士很重要。時光的流逝無法改變,年齡的代價並比總是壞事,你能從中收穫成熟、閱歷等等,關鍵是你如何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