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使用黃豆發酵做豆豉的方法是什麼?

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豆豉, 不僅在超市裡面可以買到, 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會自己製作豆豉, 尤其是在南方地區, 豆豉是非常受歡迎的調料, 吃豆豉有很多好處, 不僅可以補充黃豆的營養, 還能夠增強食欲, 能夠讓食物變得更有味道等等, 大家都知道豆豉是用黃豆做的,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詳細的製作過程。

自製豆豉用什麼發酵?

傳統制曲加工的豆豉雖然出缸味道鮮美, 但受氣候條件制約, 發酵週期長、產量低;而單一菌種加工豆豉風味欠佳, 容易發臭。 採用多菌種制曲、用厭氧發酵、生物降解除臭技術, 所產豆豉香氣濃郁、味道鮮美。 其發酵週期由傳統的一年以上縮短到兩三個月。

1.工藝流程

大豆→篩選→潤水→蒸煮→接種→制曲→洗曲→配料→裝罐→曬露→成品。

2.製作方法

篩選:選顆粒碩大、飽滿、粒徑大小基本一致、充分成熟、表皮無皺、有光澤的大豆, 分選去雜後備用。

潤水:按1∶2的比例加水泡豆, 水溫控制在20~25℃, pH值在6.5以上, 根據不同季節浸泡15~25小時, 以豆膨脹無皺皮、手感有勁、豆皮不輕易脫離為宜。

蒸煮:用常壓鍋蒸煮4小時, 停火甑悶豆4小時, 煮制的豆粒熟而不爛, 內無生心。 蒸煮豆含水量在52%左右出鍋冷卻。

接種:將出鍋的熟豆攤晾在曲臺上,

待品溫降至34℃左右時, 接入毛黴和瀘釀3.042米曲精。 種曲先用1%殺菌麵粉拌勻後再接種, 種曲拌熟豆時要迅速而均勻。

制曲:將曲料以丘形堆積于曲盤中央, 保持室溫28~30℃, 品溫最高不超過36℃, 每6小時倒盤1次。 經16~18小時曲料結塊, 進行搓曲, 用手將曲料輕輕搓碎攤平,

使曲料鬆散, 並保持豆粒完整。 搓曲後12小時左右豆粒普遍呈黃綠色孢子, 品溫趨於緩和, 曲子成熟, 開窗排潮, 室內含水量為20%~25%。

洗曲:將成曲放入冷水中洗淨麯黴, 反復用清水沖洗至不出黃水為止, 以用手抓不成團為宜。 然後瀝幹余水, 放入墊有茅草的籮內。

配料:將乳酸菌和酵母菌按0.1%的比例溶入35℃的溫水中, 再將洗曲後的豆曲邊堆積邊灑水, 當水分含量在50%左右時用草墊或麻袋片蓋上保溫, 當品溫上升到38℃時, 把食鹽、鮮薑碎末、白酒、發酵型米酒、紅糖、花椒、桂皮、大茴香等充分拌勻。

裝罐:把配製好的豆曲料裝入浮水罐, 每罐必須裝滿, 壓緊罐口部位, 並加蓋面鹽, 用油紙、藕葉等封好罐口, 加蓋, 裝滿浮水。 保持勤換水不乾涸,

嚴格防止發酵罐漏氣、浸水。

曬露:將封好的發酵罐放在室外或房頂, 使其日曬夜露。 經兩三個月的曬露, 豆色棕褐而有光澤, 味鮮鹹而回甜, 粒酥化不爛, 豉香濃而鮮美可口。

成品:成熟的豆豉摻入調料可製成川味、粵味、湘味等多種口味的豆豉, 用玻璃瓶、瓦罐、複合塑膠袋等包裝滅菌, 檢驗合格, 即可上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