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秋季養生 調理為先

過了秋分, 就標誌著秋天來了。 熬過了高溫的盛夏, 人們普遍感覺耗損過多。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 這說的是夏天過度的損耗對人體的健康狀況產生影響, 即使夏天不生病, 入秋之後也會產生疲倦乏力感。 中醫認為, 春夏養陽, 秋冬養陰, 因此, 入秋之後也到了一年之中的進補時節, 此時調養好身體, 能為安然過冬打下堅實的基礎。

養血就是養根本

每個人的一生都需要補血、養血, 對於女人來說更是如此, 這是由女性的生理特點決定的。 女性如何來養血呢?首先要多吃一些含鐵量高的食品, 紅色瘦肉、肝、動物血、木耳、麻醬等食物中含鐵量都比較豐富,

而且也容易吸收。 中醫認為, “黑色入血”, 也就是說顏色深的東西功效是入血的, 像紅棗、阿膠、龍眼肉、紅糖等都屬於“黑色”, 也可以適當增加攝入量。 其中, 紅棗的主要作用是益氣補血, 適合氣虛血虛的人食用。 阿膠的主要作用是滋陰補血, 適合陰虛血虛的人食用。 脾胃虛寒的人則不適合單獨吃阿膠, 可以搭配陳皮。 龍眼肉的主要作用是補心脾同時補血, 適合心脾虛弱同時血虛的人食用。 有痰火、舌苔白厚的人, 不宜多吃, 因為龍眼肉會加重上火症狀。

“秋凍”適度 放鬆身心

秋天養生, 很重要的是養情志。 俗話說, 秋風秋雨愁煞人, 說的就是秋天的氣候變化容易讓人心生悲情,

不利於人體功能的調節, 也容易影響身體的各系統的健康。 古代說, 情志養生;現代醫學研究認為, 不良情緒會沿著下丘腦—垂體—生理系統軸線, 影響生理健康, 對於女性來說, 會影響月經。 秋天養生, 還講究適度“秋凍”。 “秋凍”可以使人體的陰津得以保存, 防止秋燥傷人, 也讓人體慢慢適應逐步下跌的氣溫, 從而為即將到來的寒冬做準備。 但凡事不能一概而論,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 特別是老人和小孩, 抵抗力弱, 就不適合秋凍;此外, 平時身體虛弱的人, 或者怕涼畏風者也要及時添加衣物, 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特別是一些女性, 寒氣滲透, 還會導致痛經, 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婦科系統的健康。

藥食同源 適量小酌

隨著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

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 都把目光投向了養生, 健康飲食, 強健身體, 更有多數人選擇炮製藥酒來養生。 “酒為百藥之長, 飲必適量”之語, 出自班固《漢書·食貨志》一書。 在古代的中國, 很多長壽的人都將有益身體且藥食同源的材料泡入酒中, 每天適量飲用。 例如, 酸棗仁助眠;枸杞子滋陰補腎;龍眼肉、菊花明目安神, 這些藥食可以幫助調理身體, 溫補肝腎。 睡前不妨來上一小杯, 有助睡眠。

此外, 秋季養生還要適當鍛煉, 增強抗病能力;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 順應天時, 安然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