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專業人士必看 洋桔梗種植技術

文章導讀

洋桔梗是國際上流行的盆花和切花品種, 它的花妖媚動人、異常新奇, 國內花卉市場較之國外要晚一拍, 目前尚處在洋桔梗引種階段。 所謂什麼時候辦什麼事, 這個時候的重點大事就是種植了。

由於洋桔梗特殊的生物學特性, 我國對洋桔梗的栽培研究起步又較晚, 所以有關方面的研究報導較少, 本文對洋桔梗的栽培技術簡要介紹如下。

生態及開花習性

洋桔梗原產地的生態條件為年降雨量300~800mm的乾燥環境, 所以洋桔梗忌濕澇。 開花前需經過一段時間的低溫, 通常於夏季開花。 秋冬季育苗,

2~3月定植, 6~7月可開花;7月播種, 秋季定植, 翌年4~6月開花。 溫度是洋桔梗生長發育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數。

品種選擇

洋桔梗品種繁多, 有大約上百個品種, 依據花色分有白色、粉紅色、黃色、玫瑰色、紫色等, 依據花形分有杯狀、鐘狀、漏斗狀等, 依據花瓣分有單瓣、重瓣等, 依據生育期分有早生、晚生、中生等。

洋桔梗品種的選擇應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條件和品種特性, 選擇最適宜生長的品種。 不同季節也要選擇不同品種, 如夏季應選擇中生、晚生等品種, 冬季應選擇早生、中早生等品種。 除此之外, 也要根據市場的需求, 注意被選品種的產量、抗病性、花色、花形等。

育苗

洋桔梗的種子細小, 千粒重40~50mg, 屬於喜光種子, 播種時可將種子直接撒在土壤表面,

不用覆土, 以利於種子發芽, 但要注意保持表土濕潤, 避免種子落幹;或者採用拌種法播種, 即將種子和濕潤的細沙混勻, 然後撒播在基質上, 不用覆土。 除此之外, 要保持環境溫度在20℃~25℃, 溫度低於15℃或高於35℃都不利於種子發芽。 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 種子在播種後10~15天就可萌發。

洋桔梗出苗後, 要根據品種特性, 嚴格控制環境溫度。 洋桔梗對高低溫非常敏感, 高低溫會導致其生育中後期節間縮短, 出現簇生現象, 降低切花的品質。 一般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 夜間在15℃~18℃。 除此之外, 每天的光照時間要在12小時以上。 移栽定植

洋桔梗種苗含有4~6片展開真葉時為適宜定植期。 移栽前選擇pH值為6.5~7.0的土壤, 以有機肥和磷肥作為基肥, 深翻耙平,

做畦寬1m, 道路50cm。

移栽時要選擇生長健壯、無根系發育不良或病害的種苗。 移栽時避免損傷種苗根系。 移栽後3天內每天噴水1~3次, 保持栽培基質濕潤。 環境溫度控制在25℃以下, 夜溫為15℃~20℃。 種植密度為株行距12cm×12cm, 密度不易過高, 否則種苗會擁擠, 通風透光差, 種苗之間相互競爭營養和水分, 病蟲害嚴重, 降低切花的產量, 但密度過稀也會降低切花產量。

移栽定植後到花芽分化期為洋桔梗營養生長期, 所需水分和營養較大, 每隔半月施肥和灌溉一次, 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 每畝可撒施3~4kg, 結合灌溉進行。 花芽分化開始後, 洋桔梗轉入生殖生長, 為防止徒長, 促進營養向花蕾轉移, 要停止施用氮肥, 改為追施磷肥和鉀肥, 每畝最多不超過4kg, 以輕施、薄施為原則。

同時, 灌水次數應逐漸減少, 儘量避免高溫高濕的環境, 否則容易引起真菌性病害。 在洋桔梗栽培管理中, 要經常中耕除草, 促進植株根系發育和生長。

在洋桔梗蕾期, 為促進花蕾的發育, 可進行摘心或去芽處理, 使花蕾生長整齊一致。 在栽培過程中, 隨著花莖的伸長, 植株容易倒伏和彎曲, 此時可根據植株的高度, 在畦面拉與植株密度相當的支撐網, 支撐花莖伸長。

以上就是洋桔梗的種植說明, 我們希望洋桔梗能早日在中國紮根、成長和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