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甘蔗的功效

食用功效

《本草綱目》言∶甘蔗性平, 有清熱下氣、助脾健胃、利大小腸、止渴消痰、除煩解酒之功效, 可改善心煩口渴、便秘、酒醉、口臭, 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

甘蔗不僅是冬令佳果, 而且還是防病健身的良藥。 有滋養潤燥之功, 適用於低血糖症、心臟衰弱、津液不足、咽喉腫痛、大便幹結、虛熱咳嗽等病症。 甘蔗還有清熱潤肺, 健入肝脾, 生津解酒的功效, 適宜於肺熱乾咳, 胃熱嘔吐, 腸燥便秘, 消化不良, 低血糖口舌乾燥之人作為飲料飲用, 被古人稱之為“天然複脈湯”。

甘蔗含糖多, 甘蔗糖類有抑制癌細胞的作用。

我國古代醫學家還將甘蔗列入“補益藥”。

中醫認為, 甘蔗入肺、胃二經, 具有清熱、生津、下氣、潤燥、補肺益胃的特殊效果。

發熱口幹:取甘蔗去皮, 徐徐嚼汁咽之有效。

嘔吐反胃:對於嘔吐反胃, 我們可用甘蔗汁50毫克(大約1兩)溫服, 一日三次。 加少量薑汁效果更好。

止虛熱咳嗽:以甘蔗汁700毫升左右與高粱米約半斤煮粥, 每日食用2次, 有潤心肺, 止虛熱咳嗽之功效。

潔牙防蛀牙:甘蔗纖維多, 在反復咀嚼時就像用牙刷刷牙一樣, 把殘留在口腔及牙縫中的垢物一掃而淨, 從而能提高牙齒的自潔和抗齲能力。 因此甘蔗還是口腔的清潔工。

美容臉部:同時咀嚼甘蔗, 對牙齒和口腔肌肉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 有美容臉部的作用。

製作指導

甘蔗削去外皮後即可嚼食, 也用來作為制糖的主要原料, 所制之糖稱為蔗糖, 分為白糖和紅糖, 其品質優於甜菜糖。

很多人因為怕麻煩或擔心割傷嘴角而不願吃甘蔗。 其實, 將甘蔗去皮、切塊, 榨汁飲用, 不僅吃起來安全, 味道也更加甘冽。

吃甘蔗應從頂端吃起, 這樣才能越吃越甜,

越吃越可口。 反之, 若從根部削批吃起則會越吃越淡, 剩餘的1/3就沒有胃口吃下去了。

冬天吃甘蔗, 最好將其切成20~30釐米的段, 放入鍋裡煮十來分鐘後撈起趁熱削皮吃, 這樣比生吃更甜。

甘蔗的幼芽及頂端幼嫩部分, 採收調理炒食, 味美可口, 為最好的山珍佳品, 是纖維食物的最佳來源。

相關人群

甘蔗雖是果中佳品, 但亦有不適合它的人群, 比如患有胃寒、嘔吐、便泄、咳嗽、痰多等症的病人, 暫時不吃或少吃甘蔗, 以免加重病情。

甘蔗雖是補血之良果, 但糖尿病患者在血糖高時不能再食用。

精選妙藏

以莖杆粗大, 外皮顏色深紫, 節間長, 有光澤為佳。

優質甘蔗選擇:鑒別甘蔗時應掌握“摸、看、聞”的原則, 摸就是檢驗甘蔗的軟硬度;看就是看甘蔗的瓤部是否新鮮(新鮮甘蔗質地堅硬, 瓤部呈乳白色, 有清香味);聞就是鑒別甘蔗有無氣味。 黴變的甘蔗質地較軟, 瓤部顏色略深、呈淡褐色, 聞之無味或略有酒槽味;

注意事項

甘蔗在儲存過程中極易變質, 在甘蔗末端出現絮狀或茸毛狀的白色物質。 切開之後, 斷面上還會有紅色的絲狀物。 食用後導致甘蔗中毒。

若保管欠妥易於黴變。 那種表面帶“死色”的甘蔗, 切開甘蔗, 其斷面呈黃色或豬肝色, 聞之有黴味, 咬一口帶酸味、酒糟味的甘蔗誤食後容易引起黴菌中毒, 黴變的甘蔗毒性很大,

它含有一種神經毒素3―硝基丙酸, 中毒後的症狀以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為主。 在吃了甘蔗2~8小時後, 出現嘔吐、頭暈、頭疼、視力障礙, 進而四肢僵直等現象, 就是甘蔗中毒的明顯症狀, 嚴重的還會導致雙目失明、全身痙攣性癱瘓昏迷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