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後肌肉萎縮鍛煉多久能恢復
生活中摔倒和損傷都是不可避免的, 有這樣情況後常見會引發骨折, 骨折對身體影響很大, 而且出現骨折一定要儘快治療, 不能拖延, 常見就引發肌肉萎縮問題, 那骨折後肌肉萎縮鍛煉多久能恢復呢, 恢復時間也是比較長的, 患者也是要有耐心的進行, 避免造成心理問題。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中斷。 大多數骨折由創傷引起, 稱為創傷性骨折;其它的可由骨骼疾病所致, 包括骨髓炎、骨腫瘤所致骨折破壞, 受輕微外力即發生骨折, 稱為病理性骨折。
一般而言, 骨折的治療包括復位、固定、功能鍛煉三個基本步驟。 其中骨折的固定往往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 這就意味著患肢將在數周、數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內被限定於某一體位而不能活動。 即使在骨折達到臨床癒合前, 某些可能影響骨折癒合的活動仍是被禁止的。
同時, 由於疼痛, 一些必要的、適合的練功活動也不能為患者所採用。
預防肌肉萎縮最有效的方法即是進行早期功能鍛煉, 循序漸進, 持之以恆, 最大限度減輕肌肉的萎縮。 一般情況下, 骨折癒合後, 隨著全身情況的改善和積極的功能鍛煉, 萎縮的肌肉可恢復正常的形態和肌力。 以下分別為骨折早、中、後期的一些注意事項:
骨折早期(傷後1-2周內)傷肢較腫脹疼痛, 主要鍛煉方法是肌肉舒張、收縮活動, 原則上除骨折部上下關節暫不活動外, 身體其他關節都應適當活動。 上肢肌肉的鍛煉是用力握拳和屈伸活動手指, 反復進行。 下肢肌肉的鍛煉是收縮和放鬆大腿肌肉, 勾腳踝和活動腳趾, 能幫助消腫。
骨折中期(2周後)傷肢腫脹消退, 局部疼痛逐漸消失, 應繼續肌肉的舒縮活動, 同時逐步活動骨折上下關節, 動作應緩慢, 活動範圍由小到大, 逐步加大活動力量和範圍, 要特別注意的是關節活動不能太劇烈, 同時應詢問醫生哪些活動不能做。
骨折後期(骨折癒合後)主要是加強傷肢各關節的主動活動鍛煉, 使關節能迅速恢復正常的活動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