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神經鞘瘤的病理介紹

神經鞘瘤的患者多發于30-40的中年人, 沒有性別的差異。 神經鞘瘤一般為良性腫瘤, 一般患者皮膚上有咖啡色素斑沉著及多發性小結節腫瘤, 患者一般會出現走路不穩, 動作不協調等小腦性共濟失調症狀早期症狀一般表現為眩暈伴有耳鳴或者耳聾, 耳聾症狀一般會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

發病機理:普遍認為此種腫瘤是一種神經鞘的腫瘤, 但究竟是起源於Schwann細胞, 還是起源於神經鞘的成纖維細胞, 尚有爭論。 可以自然發生, 也可能為外傷或其它刺激的結果。 本病也可與多發性神經纖維瘤伴發。

病理變化:此腫瘤經常有包膜, 柔軟或可有波動感, 在剛切除的腫瘤具有完整包膜者呈淡紅、黃或珍珠樣灰白色, 切面常可見變性所引起的囊腫, 其中有液體或血性液體。 極少數腫瘤為纖維性, 故質地較硬。

鏡檢可見包膜內腫瘤組織表現有明顯變異,

通常分為Antoni甲型及乙型兩種。 甲型者有下列特點:①Schwann細胞通常排列成竇狀或腦回狀的束條, 伴有細結締組織纖維;②核有排列成柵欄狀的傾向, 同時與無核的區域相間。 此點頗有特徵性。 此處腫瘤細胞核及纖維的排列形式表現為器官樣結構, 提示其組織來源可能為聚集的觸覺小體, 故有時稱為Verocay小體。 乙型組織則為疏鬆的Schwann細胞, 排列紊亂, 結締組織呈細網狀。 此型組織可變性而形成小囊腫, 融合可成大囊腔, 其中充滿液體。

此種腫瘤的另一特點是在許多血管周圍有一層厚的膠原纖維鞘。 此腫瘤與神經纖維瘤一樣, 往往伴有較多的肥大細胞。

以上為您簡單的介紹了神經鞘瘤的病理。 神經鞘瘤在臨床上一般很難診斷出來,

它是一種良性腫瘤, 一般要採取手術治療的方式, 其他治療方式很難治癒, 在這裡提醒您如果有症狀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接受正規的檢查, 這樣才能早發現, 早治療。 避免引起其他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