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追捧拍痧?小心拍出一身病

重慶市腫瘤醫院中醫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蔣 參

近年, 隨著人們保健意識不斷提高, 各種中醫療法被引入日常生活, 一種看似與中醫拔罐、刮痧類似的手法——拍痧, 開始被熱捧, 但這種治療方法靠譜嗎?

拍痧指通過拍打身上某個或多個部位, 達到緩解病痛、強身健體效果的一種療法。 不過, 在中醫上千年的傳承過程中不曾有過拍痧療法, 它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 拍痧之所以流行, 是因為很多人宣稱可以“排毒”。 事實上, 拍痧產生的紅斑, 是由於強烈拍打對皮膚毛細血管產生破壞出血造成的, 並不是所謂的“毒素”。

而且, 拍打後的皮下出血會加重心臟負擔, 加上拍打力度和位置不對, 可能損傷皮膚、骨骼以及內臟。

不少人覺得, 拍痧也能達到和刮痧同樣的出痧效果, 而且操作簡便, 是不是可以用拍痧替代刮痧?其實, 二者並不相同。 刮痧才是傳承千年正統的中醫非藥物療法, 以中醫經絡理論為指導, 特定刮痧器具為介質, 通過相應手法在皮膚表面沿特定方向、線路進行刮動、摩擦, 使皮膚局部出現暗紅色出血點等出痧變化, 以達到疏通經絡、治療疾病的作用。 拍痧則沒有中醫理論作為基礎, 胡亂拍打可能招來一身病, 建議不要輕易嘗試。

需要提醒, 刮痧也不能經常做。 過多、過於頻繁地刮痧會損傷陽氣, 人反而會越來越虛弱。

一般, 以保健為目的的刮痧一週一次即可, 每次以25~30分鐘為宜, 身體虛弱的人應在這個基礎上做減法。 另外, 出痧多少、顏色深淺、消退快慢與人的體質、病情有關, 一味地追求出痧而進行的操作, 不能算是真正的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