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多數人不會刷牙反傷牙 牙刷毛越軟越刷不干凈

牙周被稱為牙齒的“土壤”, 然而在武漢35歲以上的人群中, 牙周健康者僅為1.1%, 65歲以上牙周健康率更低至0.1%。 今天是“全國愛牙日”, 本報昨日特邀同濟醫院口腔專家為讀者們舉行健康講座, 并為20名患者提供免費治療性潔牙。 現場讀者這才發現, 原來自己對牙齒的照顧方式有許多錯誤的地方。 從刷牙方式到使用牙簽, 專家一一細致地予以糾正。

牙周病是口腔“第一大病”

同濟醫院口腔醫學中心牙周病專家李明介紹, 牙周病是發生在牙齒“土壤”的一種感染性疾病, 在我國發病率高居于齲病之上, 是口腔科的第一大疾病。

據武漢市衛生局2010年口腔疾病流行學調查結果顯示, 35歲-44歲年齡段人群牙周健康率為1.1%, 65歲-74歲老年人牙周健康率為0.1%;35歲-44歲、65歲-74歲牙齦出血分別為 71%和59.8%。 65歲以上老年人現有的牙齒數目平均僅為18顆, 離世界衛生組織倡議的“80歲保留20顆牙齒”的目標相去甚遠。

李明介紹, 牙周病容易被人們忽視, 因為它的癥狀相比爛牙導致的牙神經發炎, 常常要“溫柔”許多, 有的人甚至從發病到牙齒松動脫落都沒感覺, 因此被人們稱作“隱匿的感染”。 “隱匿的感染”造成的危害極大:有牙周炎的產婦發生早產低體重兒的危險度比牙周健康的產婦要增高4倍-7倍;患牙周炎的心血管病人發生心梗或者中風的幾率要比無牙周炎的病人高2倍-3倍。

多數人刷牙方法是錯的

李明說, 牙周病癥狀可以表現為口腔異味、牙齦腫脹、出血、質地松脆、牙齦萎縮、容易嵌塞食物、牙齦溢膿、牙根外露、冷熱敏感、牙(或種植體)松動和移位等。 人們可以通過相對較簡單的手段預防乃至控制牙周疾病:每天科學的刷牙和使用牙線, 正確使用漱口水和刮舌器, 定期找牙周專科醫生進行檢查治療維護。

平常自己的口腔保健護理十分重要。 目前很多人十分重視牙膏、漱口水的選擇, 實際上對于牙齒來說, 重要性的次序應該是:刷牙方法是第一位, 牙刷是第二位的, 牙膏排在第三位。 “左右刷”、“上下刷”等多數人習以為常的刷牙方法, 其實是錯誤的, 橫著刷或豎著刷都只能清潔牙齒最外面, 不能有效清除牙縫、牙窩溝。

牙刷毛越軟越刷不干凈

正確的刷牙方式應該是“旋轉刷”, 牙刷尖端輕輕平貼在牙齦上面, 用力適度轉動牙刷, 利用刷毛的彈性與牙面充分接觸, 要有節奏, 靠刷毛與牙面的摩擦清除牙斑菌。 門牙內側因有弧度, 要將牙刷豎起輕輕旋轉約30度, 向上下提拉, 才能真正刷到位。 每個動作重復5次以上, 每次刷牙需3分鐘。 牙刷不是選擇硬毛或軟毛, 而是選擇細毛。 有的人會去刻意選擇軟毛的, 因為他們錯誤地認為軟毛不傷牙。 但是刷毛的軟硬度與清潔效率并非我們平常認為的那樣。 越軟其實越刷不干凈, 但越硬對牙面的磨損以及對牙齦的損害也越大。

此外, 刷牙早晚各一次就夠了, 晚上刷牙更重要。 牙斑菌的繁殖周期的高峰在夜晚。

晚上刷牙可以清除有繁殖能力的牙斑菌。 另外, 吃完糖以后不要刷牙, 只需漱口即可, 刷牙反而破壞牙釉質的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