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密陀僧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1.《本草圖經》:密陀僧《本經》不載所出州土, 注雲出波斯國。 今嶺南、閩中銀銅冶處亦有之, 是銀鉛腳。 其初採礦時, 銀銅相雜, 先以鉛同煎煉, 銀隨鉛出。 又采山木葉燒灰, 開地作爐, 填灰其中, 謂之灰池, 置銀鉛於灰上, 更加大火煆, 鉛滲灰下, 銀住灰上, 罷火, 候冷出銀, 其灰池感鉛銀氣, 置之積久成此物。 今之用者, 往往是此。

2.《本草別說》:今考市中所貨密陀僧, 乃是用小瓷瓶實鉛丹煆成者

【拼音名】Mì Tuó Sēnɡ

【英文名】Lithargite

【別名】陀僧、沒多僧、爐底、銀池、淡銀、金爐底、銀爐底、金陀僧、蜜陀僧

【來源】

藥材基源:為粗制氧化鉛。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alena

【性味】鹹;辛;平;有毒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燥濕;殺蟲;收斂;防腐;解毒;。 主瘡瘍潰爛久不收收斂;口瘡;疥癬;狐臭;汗斑;(黑幹)黯;酒皶鼻;燒燙傷;濕疹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撒或調塗。 內服:研末, 1-3分;或入丸、散。

【注意】體虛者忌服。 《本草經疏》:大都可外敷, 不可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