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人到中年方知如何生活(1)

目錄:

第一章:人到中年才醒悟

第二章:生活需要停一停電

第三章:人生不必計較的20件事

編者按:每天除了工作、學習、吃飯。 你還有別的事情可做嗎?你覺得自己這樣的生活方式健康嗎?如何擺正心態擁有健康的健康生活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如何面對生活。

人到中年才醒悟

人生就是一本書, 日是標點, 月是句子, 年是段落。 人到中年, 對人生的感悟漸入漸深沉。

人有三樣東西是無法隱瞞的:咳嗽、貧窮和愛。 你想隱瞞, 卻欲蓋彌彰。 人有三樣東西是不該揮霍的:身體、金錢和愛。 你想揮霍, 卻得不償失。

人有三樣東西是無法挽留的:生命、時間和愛。 你想挽留, 卻漸行漸遠。

我們一路都在尋夢, 也在不斷丟棄著夢想。 人生的意義, 不在於實現了多少夢想, 而在於他有著怎樣的高度;不在於實現夢想時的喜悅, 而在於跋涉中的苦澀與艱辛。 成不成功別人說了算, 快不快樂自己說了算。

走入了中年才懂得:成功一定有方法, 失敗一定有原因。 雖然很多成功人士都沒有受過很多教育, 但並不是說不用功讀書也可以成功。 我們學到的知識, 就是自己擁有的武器。 人, 可以白手起家, 但不可以手無寸鐵。

做人像水, 做事像山。 做人儘量低調, 給自己留下做大的餘地。 做事一定要高調, 有自己的主見和目標, 象山一樣挺立在哪兒, 才能把事做好。

走入了中年才感悟:要真誠感謝守候你一生的人, 因為他(她)是你一生的港灣。 要微笑面對曾經恨過你的人, 因為他(她)讓你更加堅強。 要真誠感謝曾經愛過你的人, 因為他(她)讓你懂得了愛。 要感謝背叛你的人, 若不是他(她)你就不會懂得世界。 對你曾經偷偷喜歡的人, 要真心祝她(他)幸福, 因為你喜歡她(他)也是希望他(她)快樂。 對值得你信賴的人, 要好好與他(她)相處, 因為一生遇不到幾個真誠的朋友和知己。 親人、朋友只有一次的緣分, 無論這輩子能相處多久, 都清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 下輩子, 無論愛與不愛、喜歡或不喜歡, 都不會再見。

走入了中年才知道: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 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 看透了這一點, 當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

或者當你失去了世間上最愛的一切時, 我們終於明白, 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生命是短暫的, 也許以前我們曾浪費過生命, 但今日卻發覺生命正遠離你。 因此, 我們真正開始懂得珍惜生命, 注意健康, 這樣, 我們享受生命的日子就愈多。 其實, 與其盼望長壽, 倒不如早點享受。

走入了中年才發現:人生如金, 要十分珍惜。 珍惜事業, 珍惜家庭, 珍惜自己的智慧, 珍惜朋友間的友誼, 這樣才能使人充沛、豐富、凝重。 人生如木, 要注意長進。 要以知識經驗為營養, 日積月累, 活到老學到老, 才能長出智慧之果。 人生如水, 要適應社會, 不管是順境、逆境, 都要有無堅不克的韌性, 有百折不回、奔流到海的精神。 人生更如火, 要做成幾件事,

就得全身心投入, 燃燒自己, 照亮周圍。 人生還要如土, 要永遠保持樸實素質, 不要裝腔作勢, 也不要居功自傲、盛氣淩人。

生活需要停一停電

停電了! 整個社區, 一下子陷入黑暗之中, 像一棟棟豎起來的積木一樣, 只有一兩個窗戶, 漏出微弱的燭光。

不時有人從樓梯洞口, 摸索著走出來。 樓下很快就聚集了不少人。 四周看看, 連社區邊上的路燈, 也滅了, 看樣子, 停電的區域不小。 有人說是社區邊的變壓器出故障了, 有人說恐怕是整條線路出了問題, 有人猜測是不是電又不夠用, 拉閘了?牢騷聲漸起。

只有孩子們來回奔跑, 呼朋喚友, 好象他們早就認識似的。 一個站在大人堆裡的女孩子, 猶疑地一會看看她的媽媽, 一會扭頭看著遊戲的孩子們。

女人身邊的男人說, 你去和他們玩吧, 別跑遠了。 女孩欣喜地答應著, 轉身向孩子群裡跑去。

一個中年女人嘀咕著, 電視看得真起勁, 突然停電了, 也不知道他們兩個到底能不能成?邊上另一個女人搭茬, 你看的是某某劇吧, 我也天天看的。 中年女人鬱悶地說, 今晚劇情最緊張了, 這下電停了, 電視也沒得看了, 真讓人揪心啊。

一個年輕女孩站在一邊打電話, 聲音很大, “真的不是我逃跑, 是我們社區停電了, 我才不得不下線的啊。 又要被扣分了吧, 真倒楣。 好的, 等會電一來, 我就上線, 繼續陪你們玩啊。 ”

一個男人也在打電話, 聲音更大:“我正在網銀轉帳給你, 突然停電了, 你說可不可氣。 你有沒有收到我的電子郵件?還沒有啊,

那我待會再給你發一遍。 你說, 停電了, 我的網銀會不會自動關閉啊, 別讓人把我賬上的錢都乘機給轉走了, 那可就慘了。 不會啊, 你確定嗎?那我就放心了。 ”

電還沒有來

牢騷聲漸漸小下來。 一個女人對男人說, 孩子的作業還沒做呢, 你還是去想辦法買幾根蠟燭回來, 讓孩子趕緊回家做作業吧。 有人插嘴說, 一個晚上不做作業有什麼關係, 就當給孩子減減負嘍, 再說, 也不是孩子偷懶不做作業, 是停電了, 做不了嘛, 大不了明天我們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簽個字。 這個聲音立即得到了眾人的附和, 對, 今晚就給孩子放次假, 讓他們瘋玩一晚。

話題從小孩的教育談起, 又慢慢擴散開。 原先站得比較散的人, 慢慢地聚攏起來。 有人將話題扯到了股票上面,引起歎聲一片;有人又將話題拉到了房價這邊,引發了一陣騷動。扯著扯著,不知道誰又將話題轉到了敘利亞危機上,男人們炸開了鍋,慷慨激昂,表達著各自的態度,偶爾還爭得面紅耳赤。女人們對這個話題顯然沒什麼興趣,不過,她們從來不愁自己的話題,一個年輕女人,輕鬆地就將話題扯到了社區邊那家新開的美容店上。

有個社區物業的人走過來,向大家解釋停電的原因,告訴大家,再有個把小時,電就會來了。有人哦一聲,繼續著各自的談話。好像電來不來,什麼時候來,變得並不重要了似的。

一個人忽然驚訝地對另一個人說,你是在某某單位上班的吧,我有次上你們那兒辦事,好像還是你幫我說的話,事情才辦成了,原來你也住這個社區啊。另一個人說,我住這兒都三年多了,你住哪一幢樓?兩個人互相指指自己住的樓,竟然是同一幢,只是不同的單元。世界太小了,太小了。兩個人激動地從口袋裡掏煙,互相敬一根,互相點著。煙蒂的微光,在黑暗中閃著亮光。

忽然,有人驚喜地喊道,快看,天上那麼多星星。大家聞聲抬起頭,高空之中,一簇一簇的星光,眨著眼睛。很久沒有抬頭看天了,很久沒有看到這麼多星星了。一個中學生模樣的男孩解釋說,平時我們的地面燈光太多太亮,站在亮處,你就看不到天穹上的星星了,而今晚,因為我們的周邊沒有什麼亮光,於是,天上的星星就顯得特別明亮,特別耀眼了。

有人鼓掌,很快,更多的掌聲響起來。是為這聰明的男孩,還是為了這個沒有電的夜晚?

電還沒有來。電很快就會又來了。在這個難得的夜晚,讓我們把腳步慢下來,把心靜下來,和鄰居隨便聊幾句吧。有時候,停一停電,我們才會讓心回到身邊,回到簡單而淳樸的生活之中。

人生不必計較的20件事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高興、幸福、順心的事,同樣也會面對挫折和苦難,此時的你是否還能保持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其實,生活中有些事情並不用太過在意,蘇州榮格心理諮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人一生的得失就像是手中握的沙子,只有以不計較的心態攤開手掌,才能獲得更多。

吃虧。生活中有的人害怕吃虧,買東西生怕買貴了,發獎金總要打聽自己的少不少。王國榮說,一般人認為吃虧是弱者和愚者的行為,但從長遠來看,能吃虧的人表現出來的是誠實、善良的品質,更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在年近八旬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教授寇文鎔看來,“知足常樂,吃虧是福”還是他保持心臟、身體健康的訣竅。吃了虧但不計較,這種樂觀、放鬆的心態是讓自己遠離緊張、壓力的“緩衝劑”。

放棄。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往往需要做選擇,每做出一個選擇就意味著你要放棄另外一個。所謂“有舍才有得”,不必耿耿於懷放棄得是否正確,敢於放棄就是一種勇氣。美國心理學家葛列格里·米勒在研究後發現,與那些不達目的誓不甘休的人相比,懂得放棄的人身心更健康。

漂泊。春運在成為中國過年一道獨特風景的同時,也讓我們知道,有多少人遠離家鄉在外漂泊。沒有歸屬感的漂泊看上去是一種不幸,實際上也是一種資格和資本。走走停停時,能獲得更多的人生閱歷。漂泊與穩定,無所謂好壞和對錯,它們只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人生的重點是回歸,生活在哪裡都是驛站。

失業。現在早已不是父輩吃“大鍋飯”的時代,一兩次偶爾的失業帶來的不全是絕望。在日本,就有“失業者之友會”這樣的團體,在失業後大家互相鼓勵,將它看成人生中新的機會。而失業也能讓自己有時間重新整理自己,輕裝上陣。

評價。很多人太顧及別人的看法,在意別人的評價,結果把自己搞得很緊張,畏首畏尾,總好像為別人活著一樣。實際上,把自己看得太重,就無法專注到事情本身,很難成大事。王國榮建議,應該堅持自己獨立判斷的能力,並能經受起批評,包容他人不同的看法。

幼稚。被人說幼稚,換一種眼光看,其實是人家對你年輕、充滿活力的肯定。成熟代表著穩重,圓滑,但也失去了單純和衝勁。所以不要過於介意被人說幼稚,因為等你到了某一天被生活壓得老氣橫秋、暮氣沉沉的時候,肯定會懷念當年的幼稚。

失敗。一次失敗並不代表有個失敗的人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失敗並不是一件壞事,有了這次的經驗,可以換來以後無數次成功。人們不應該過多關注失敗本身,而應更關注如何處理失敗帶來的消極情緒,從而不斷提高自己。

孤獨。孤獨並不是一件悲哀的事,電影《梅蘭芳》裡說:“誰毀了梅蘭芳的孤單,誰就毀了梅蘭芳。”人生其實是一場孤獨的盛宴,守得住孤獨的人能擁有更純粹的靈魂,守不住孤獨則會陷入這個社會的浮躁。獨處時就像冷眼看一場絢爛的焰火,只有這時才能深刻地自我反省,也才能更清楚地享受人生的真諦。

失意。失意往往伴隨著困境存在。“人生如大海,無日不風浪。”王國榮說,人生的逆境就像大海上的浪花起伏不定。失意時先要辨證地看到,人生的多難、多艱、多變才是常態,一帆風順只是美好的願景。所以,面對失意一定要保持一種“不計得失”的心態,瞭解所有困境都是暫時的。同時也要明白,“美好的人生需要苦難”,把握好逆境帶來的機會,在堅持中尋求突破。

薪水。在年輕的時候,特別是大學剛畢業,薪水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給人打工薪水高也高不到哪裡去。此時,機會遠比薪水重要。對於大多數人來說,30歲之前最好去做想做的事,而不是因為盲目追求過高的薪水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存款。很多人都愛攀比積蓄,你存了30萬,我就要存100萬。實際上,擁有大額存款對於年輕人來說不太現實;相反,他們擁有的青春和機會卻無價。而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存上一部分養老的錢,其他的完全可以去做一些投資和娛樂,豐富生活。

誤會。生活中的誤會很多,或多或少都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和不便。王國榮建議,誤會發生後,最好先以客觀的標準來衡量事情本身,然後以堅持的態度找出誤會發生的原因,並選擇通過第三者去解釋。如果不想解釋,也可以選擇沉默,對其泰然處之。總之,不要因太看重誤會而增加自己的心理負擔。

生活中的小矛盾。生活中充滿了雞毛蒜皮的小矛盾,婚姻、婆媳、鄰里之間,任何事情都可能演變為一場大戰,究其原因,可能不過是多說了一句話,辦錯了一件小事。面對生活中的矛盾,首先應該克制住自己的脾氣,想發火的先避一避,可以吃塊糖解解怒氣;然後找個信任的人一起理性地分析癥結所在;最後以平和或幽默的方式將其化解。小矛盾就像是生活調節劑,有了就應該解決,但不必太過在意。

除了以上這13件事,還有7件事也是生活中不必太過計較的,它們是貧窮、缺陷、壓力、謠言、房子、年齡和麻煩。人生在給你安排這些小問題的時候,同樣會安排無數機會。如果沉迷在這些事情中無法自拔,就容易處處受挫。不計較、不在意的人生應該像《幽窗小記》中的這副對聯一樣,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

結語:健康的心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想要讓你的生活更加的美好。記住這些健康小知識吧!(文章原載於《渤海早報》《蕭山日報》《中國日報》,刊號:2012.03,作者:郭冬仙,孫道榮,王月,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有人將話題扯到了股票上面,引起歎聲一片;有人又將話題拉到了房價這邊,引發了一陣騷動。扯著扯著,不知道誰又將話題轉到了敘利亞危機上,男人們炸開了鍋,慷慨激昂,表達著各自的態度,偶爾還爭得面紅耳赤。女人們對這個話題顯然沒什麼興趣,不過,她們從來不愁自己的話題,一個年輕女人,輕鬆地就將話題扯到了社區邊那家新開的美容店上。

有個社區物業的人走過來,向大家解釋停電的原因,告訴大家,再有個把小時,電就會來了。有人哦一聲,繼續著各自的談話。好像電來不來,什麼時候來,變得並不重要了似的。

一個人忽然驚訝地對另一個人說,你是在某某單位上班的吧,我有次上你們那兒辦事,好像還是你幫我說的話,事情才辦成了,原來你也住這個社區啊。另一個人說,我住這兒都三年多了,你住哪一幢樓?兩個人互相指指自己住的樓,竟然是同一幢,只是不同的單元。世界太小了,太小了。兩個人激動地從口袋裡掏煙,互相敬一根,互相點著。煙蒂的微光,在黑暗中閃著亮光。

忽然,有人驚喜地喊道,快看,天上那麼多星星。大家聞聲抬起頭,高空之中,一簇一簇的星光,眨著眼睛。很久沒有抬頭看天了,很久沒有看到這麼多星星了。一個中學生模樣的男孩解釋說,平時我們的地面燈光太多太亮,站在亮處,你就看不到天穹上的星星了,而今晚,因為我們的周邊沒有什麼亮光,於是,天上的星星就顯得特別明亮,特別耀眼了。

有人鼓掌,很快,更多的掌聲響起來。是為這聰明的男孩,還是為了這個沒有電的夜晚?

電還沒有來。電很快就會又來了。在這個難得的夜晚,讓我們把腳步慢下來,把心靜下來,和鄰居隨便聊幾句吧。有時候,停一停電,我們才會讓心回到身邊,回到簡單而淳樸的生活之中。

人生不必計較的20件事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高興、幸福、順心的事,同樣也會面對挫折和苦難,此時的你是否還能保持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其實,生活中有些事情並不用太過在意,蘇州榮格心理諮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人一生的得失就像是手中握的沙子,只有以不計較的心態攤開手掌,才能獲得更多。

吃虧。生活中有的人害怕吃虧,買東西生怕買貴了,發獎金總要打聽自己的少不少。王國榮說,一般人認為吃虧是弱者和愚者的行為,但從長遠來看,能吃虧的人表現出來的是誠實、善良的品質,更容易得到別人的信任。在年近八旬的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教授寇文鎔看來,“知足常樂,吃虧是福”還是他保持心臟、身體健康的訣竅。吃了虧但不計較,這種樂觀、放鬆的心態是讓自己遠離緊張、壓力的“緩衝劑”。

放棄。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往往需要做選擇,每做出一個選擇就意味著你要放棄另外一個。所謂“有舍才有得”,不必耿耿於懷放棄得是否正確,敢於放棄就是一種勇氣。美國心理學家葛列格里·米勒在研究後發現,與那些不達目的誓不甘休的人相比,懂得放棄的人身心更健康。

漂泊。春運在成為中國過年一道獨特風景的同時,也讓我們知道,有多少人遠離家鄉在外漂泊。沒有歸屬感的漂泊看上去是一種不幸,實際上也是一種資格和資本。走走停停時,能獲得更多的人生閱歷。漂泊與穩定,無所謂好壞和對錯,它們只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人生的重點是回歸,生活在哪裡都是驛站。

失業。現在早已不是父輩吃“大鍋飯”的時代,一兩次偶爾的失業帶來的不全是絕望。在日本,就有“失業者之友會”這樣的團體,在失業後大家互相鼓勵,將它看成人生中新的機會。而失業也能讓自己有時間重新整理自己,輕裝上陣。

評價。很多人太顧及別人的看法,在意別人的評價,結果把自己搞得很緊張,畏首畏尾,總好像為別人活著一樣。實際上,把自己看得太重,就無法專注到事情本身,很難成大事。王國榮建議,應該堅持自己獨立判斷的能力,並能經受起批評,包容他人不同的看法。

幼稚。被人說幼稚,換一種眼光看,其實是人家對你年輕、充滿活力的肯定。成熟代表著穩重,圓滑,但也失去了單純和衝勁。所以不要過於介意被人說幼稚,因為等你到了某一天被生活壓得老氣橫秋、暮氣沉沉的時候,肯定會懷念當年的幼稚。

失敗。一次失敗並不代表有個失敗的人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失敗並不是一件壞事,有了這次的經驗,可以換來以後無數次成功。人們不應該過多關注失敗本身,而應更關注如何處理失敗帶來的消極情緒,從而不斷提高自己。

孤獨。孤獨並不是一件悲哀的事,電影《梅蘭芳》裡說:“誰毀了梅蘭芳的孤單,誰就毀了梅蘭芳。”人生其實是一場孤獨的盛宴,守得住孤獨的人能擁有更純粹的靈魂,守不住孤獨則會陷入這個社會的浮躁。獨處時就像冷眼看一場絢爛的焰火,只有這時才能深刻地自我反省,也才能更清楚地享受人生的真諦。

失意。失意往往伴隨著困境存在。“人生如大海,無日不風浪。”王國榮說,人生的逆境就像大海上的浪花起伏不定。失意時先要辨證地看到,人生的多難、多艱、多變才是常態,一帆風順只是美好的願景。所以,面對失意一定要保持一種“不計得失”的心態,瞭解所有困境都是暫時的。同時也要明白,“美好的人生需要苦難”,把握好逆境帶來的機會,在堅持中尋求突破。

薪水。在年輕的時候,特別是大學剛畢業,薪水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給人打工薪水高也高不到哪裡去。此時,機會遠比薪水重要。對於大多數人來說,30歲之前最好去做想做的事,而不是因為盲目追求過高的薪水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存款。很多人都愛攀比積蓄,你存了30萬,我就要存100萬。實際上,擁有大額存款對於年輕人來說不太現實;相反,他們擁有的青春和機會卻無價。而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存上一部分養老的錢,其他的完全可以去做一些投資和娛樂,豐富生活。

誤會。生活中的誤會很多,或多或少都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和不便。王國榮建議,誤會發生後,最好先以客觀的標準來衡量事情本身,然後以堅持的態度找出誤會發生的原因,並選擇通過第三者去解釋。如果不想解釋,也可以選擇沉默,對其泰然處之。總之,不要因太看重誤會而增加自己的心理負擔。

生活中的小矛盾。生活中充滿了雞毛蒜皮的小矛盾,婚姻、婆媳、鄰里之間,任何事情都可能演變為一場大戰,究其原因,可能不過是多說了一句話,辦錯了一件小事。面對生活中的矛盾,首先應該克制住自己的脾氣,想發火的先避一避,可以吃塊糖解解怒氣;然後找個信任的人一起理性地分析癥結所在;最後以平和或幽默的方式將其化解。小矛盾就像是生活調節劑,有了就應該解決,但不必太過在意。

除了以上這13件事,還有7件事也是生活中不必太過計較的,它們是貧窮、缺陷、壓力、謠言、房子、年齡和麻煩。人生在給你安排這些小問題的時候,同樣會安排無數機會。如果沉迷在這些事情中無法自拔,就容易處處受挫。不計較、不在意的人生應該像《幽窗小記》中的這副對聯一樣,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

結語:健康的心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想要讓你的生活更加的美好。記住這些健康小知識吧!(文章原載於《渤海早報》《蕭山日報》《中國日報》,刊號:2012.03,作者:郭冬仙,孫道榮,王月,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