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女性比男性更易患酒精肝

目前多數研究認為, 連續5年以上每天攝入酒精超過40克, 有48%會患上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每日攝入80—100克酒精時, 酒精性肝病的危險性增加5倍;每日攝入超過160克則增加25倍;如果持續飲酒8年, 每日平均消耗酒精227克, 則33%嗜酒者會發生酒精性肝炎, 14%發生酒精性肝硬化。 一次大量飲用的危險性比小量分次飲用大, 早年飲酒發生肝病危險性高。

女性比男性更易患酒精性肝病

40克的酒精量約相當於白蘭地100毫升, 威士卡120毫升, 黃酒250毫升, 啤酒1000毫升, 56度的白酒毫升, 38度白酒130毫升。

女性對酒精較男性敏感。 女性體型較小,

體內脂肪含量高, 喝相同量的酒, 其血液中酒精濃度也高於男性, 同時女性胃內乙醇脫氫酶較男性低, 因此比男性更易發生酒精性肝病。 女性甚至在停止喝酒後也容易由酒精性肝炎變成肝硬化。

營養不良, 蛋白質缺乏, 可以加重酒精對肝臟的毒性, 因此吃適量的脂肪和高蛋白飲食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減輕酒精對肝臟的毒性。 但過量飲酒, 超過酒精中毒臨界值, 膳食調節就沒用了。

導致酒精肝高發的五大元兇

1、營養因素:營養不良, 蛋白質缺乏時, 酒精毒性可能起協同作用。 在營養充足的情況下, 飲酒在一定範圍內不會一起肝損害, 但超過酒精中毒臨界值, 膳食調節就保護作用。

2、遺傳因素:嚴重嗜酒者中三分之二不發生酒精肝,

且發病者中僅20%-30%患者最終可發展成肝硬化, 提示對酒精中毒及酒精肝的易感性與遺傳有關。

3、性別因素:從國外情況看, 女性對酒精較男性敏感, 其安全飲酒劑量(每週140g)較男性 (每週210g)低。 女性嗜酒者患急性和慢性酒精相關疾病較男性多見, 比男性更易發生酒精肝, 且治療後易復發, 其原因可能有兩方面:其一是女性平均體重比男性低, 且體內含水分相對較少, 而含脂肪較多, 因此, 飲等量酒精, 女性血中酒精濃度較男性高;其二是女性胃內乙醇脫氫酶(乙醇脫氫酶【譯】:參與體內乙醇代謝, 是人和動物體內重要的代謝酶。 同時也是在肝臟中代謝酒精的一條主要途徑)較男性低。

4、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增加酒精肝的嚴重性,

同樣,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引用酒精具有較大的危險性。

5、飲酒量, 飲酒年限:國外學者認為, 引起酒精肝的最低飲酒量及年限為每天160g, 連續 5年;引起酒精性肝硬化的飲酒量和年限是每天160g, 連續20年。 但小於上述攝入量, 也可發生酒精肝。 另有報告, 男性每天飲酒40g, 女性每天飲酒 20g, 發生肝硬化的危險增加。 一般而言, 每天80g以下相飲酒量, 飲酒年限:國外學者認為, 引起酒精肝的最低飲酒量及年限為每天160g, 連續5年;引起酒精性肝硬化的飲酒量和年限是每天 160g, 連續20年。 對安全。 此外, 其危害性與飲酒方式也有關, 如一次大量飲用的危險性比小量分次飲用為大, 早年飲酒發生肝病危險性高。

酒精性肝病的發病機制

酒精性肝炎的發病機制近年證明有免疫因素參與, 且有重要意義, 目前認為腫大的肝細胞不能排出微絲(filaments)且在肝細胞內聚積形成酒精性透明小體, 並引起透明小體的抗體產生, 自身肝抗原和分離的酒精透明小體, 可以刺激病人淋巴細胞轉化和遊走移動抑制因數(MIF)活力。

酒精性肝硬化可以查出自身免疫性特徵的天然DNA抗體, 和肝細胞膜產生IgG和IgA抗體, 這些抗體能被肝浸液吸附。

近年證明酒精和乙醛可以改變肝細胞膜抗原, 並非由乙醛的毒性直接作用於肝細胞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