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研究:膝關節炎患者加強髖部運動可改善行走能力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英國路透社3月9日報道, 根據最新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志》(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上的一篇論文表明, 患有膝關節炎的患者若在鍛煉中加入髖關節強化運動,

可以提高行走能力, 還將可能減輕病痛。 研究人員對試驗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后, 得出結論:舉重或彈力帶等增強髖部力量的運動對于膝關節炎的患者來說效果最好。

膝關節炎是一種軟骨疾病, 尤其55歲以上的人患病率極高, 每4人中就有一人可能患有這種疾病。 該研究小組根據對340名患者進行了8項臨床試驗, 研究患者在接受膝骨關節炎治療時, 在常規加強大腿前部四頭肌的運動方案中加入髖部強化運動后的效果。 研究人員在試驗中觀察患者的膝蓋以及行走功能是否有所改善, 以及增加髖部強化訓練后是否會影響患者疼痛及其生活質量。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是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安德魯•希斯洛普(Andrew Hislop)。

他表示:“盡管人們知道鍛煉有益健康, 但對人們來說, 什么樣的鍛煉應該納入整個鍛煉計劃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數。 ”大多數國際指南都建議, 膝關節炎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療的同時, 也要進行鍛煉。 然而, 希斯洛普指出, 許多醫生并沒有遵循這一建議, 也沒有向患者推薦合適的物理治療師。

此外, 該研究小組還評估了三種髖部運動, 來觀察哪一種運動效果最好。 這三種運動包括:阻力型舉重、單腿深蹲或原地踏步等功能性神經肌肉運動, 以及將這兩種運動結合起來的“多模式運動”。 總的來說, 增加髖部力量明顯改善了行走功能, 但對痛感或患者坐姿站立能力等方面未見明顯影響。 但研究人員發現,

在改善疼痛和功能方面, 阻力運動比功能性神經肌肉運動更有效, 多模式運動則沒有增加效果。

希斯洛普表示:“加強髖部肌肉, 尤其是髖部外展肌, 可以改善骨盆下垂和軀干控制, 減輕膝蓋的負擔。 ”

巴西圣保羅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Sao Paulo)風濕病學主任賈米爾•納圖爾(Jamil Natour)博士在郵件中表示, “許多衛生專業人士只關心受疾病影響的部位, 而忽略了這種疾病在髖部或其他部位會造成的區域性后果。 我們應該驗證膝骨關節炎患者的‘正常’髖關節是否得到評估, 并是否有可能恢復。 ”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醫院(Copenhagen University Hospital)物理治療和生物力學研究部門的負責人馬里烏斯•亨里克森(Marius Henriksen)表示:“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里, 許多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最佳的鍛煉方案,

但很不幸, 至今還沒有找到。 但對我來說, 這就說明有效的鍛煉就是真正付諸行動, 走出去, 動起來。 ”(實習編譯:莎日娜 審稿: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