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濕體質症狀
生活習慣不同和飲食選擇的差異, 都會導致人體的體質出現不同。 而在醫學領域, 把人的體質主要劃分為濕熱體質和幹熱體質兩種, 不同體質的人群, 身體也會出現不同的症狀, 嚴重時甚至會使身體受到不同疾病的困擾。 因此瞭解體質的劃分症狀和治療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那麼淡濕體質的人群有哪些症狀呢?
1.面部皮膚油脂較多
當脂肪的量超過了我們正常的身體需要時, 脂肪就會從排泄口滲出。 這時不僅面部油脂較多, 身上皮脂腺發達的地方都會油油的。 由此, 體內的油脂代謝出現異常, 有過多的油脂積聚, 這是痰濕積聚的表現。
2.體形肥胖、腹部鬆軟
痰濕阻在脾胃, 脾氣不能暢行, 營養物質的轉化缺乏動力, 就停留在肌膚之間。 而腹部的肌肉較鬆軟, 平時的運動最少, 猶如一大塊“海綿”, 容易吸“潮濕”。 脂肪的質地很柔軟, 所以痰濕體質的肥胖,
3.面色又黃又暗
尤其是中年人, 面色發黃, 眼袋很大, 臉上好像浮腫一樣。 痰濕體質的人, 因為水液代謝不正常而停滯在身體內、停留在皮膚下, 就會有浮腫。 痰濕停滯, 也會阻礙氣血的運行, 氣血不能到達皮膚, 所以面色黃而灰暗, 沒有光澤。
4.多汗
到了梅雨季節, 你一定感受過那種濕濕熱熱的天氣吧, 悶熱, 有汗但又出不暢, 皮膚摸上去黏滋滋的。 大家都知道霧和潮濕是揮之不去又會滲透的, 這就是“濕”的特性。 人體在熱的時候會通過出汗來降低體溫, 痰濕就會隨汗而出, 黏滯不爽。
5.容易困倦、身重不爽
很多人都會有每天睡眠也還算充足, 但就愛犯困的毛病。 渾身像裹了濕布一樣重重的, 胃口也不好, 這是濕困肌肉所致, 也是濕困脾胃的反映。
6.經常有痰
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 肺部的功能障礙, 使得水飲積聚, 痰涎增多。 而中醫理論中的痰, 不單指呼吸道的痰, 也指人體津液的代謝產物中粘稠不易流動的部分, 包括脂肪等, 所以有“肥人多痰, 瘦人多火”的說法。
如何調理痰濕體質?
不管是痰濕、還是濕熱, 關鍵都是濕氣作祟, 調理應以祛濕為主。
如果以上有中招的朋友們, 就該祛除體內濕氣了, 所以到底要如何祛濕呢?
夏季祛濕之王, 當屬簡單又方便的紅豆薏米茶了!
材料:
薏苡仁入脾, 可以健脾除濕, 味甘淡,
紅豆:可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
做法:薏米仁、紅豆各5克, 把他們炒熟後, 加水煮一小時, 再加入1克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等食材, 轉文火煮半小時, 待涼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