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為何你嚴格忌口,痛風還會時常發作?

[專家介紹] 馮興華 國家級名老中醫、教授、主任醫師、東城中醫醫院主任醫師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風濕病重點學科帶頭人,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 中國中醫科學院風濕免疫科原主任, 曾參加國家科委“七·五”攻關課題《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與實踐》的研究、中國中醫研究院課題《強直性脊柱炎辨證規律》的研究。 潛心研究風濕免疫疾病50餘年, 擅長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皮肌炎、強直性脊椎炎、紅斑狼瘡等風濕免疫系統疾病。

如今,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

痛風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升高, 並有年輕化的趨勢。 對於此病的治療, 研究風濕免疫疾病50多年的名老中醫馮興華教授表示, 要遵循“急則治標、慢則治本”的原則, 根據不同病情進行辨證論治。

痛風誘因多與飲食不當有關

痛風是因人體嘌呤代謝紊亂而引發的一種病症, 也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病種之一。 痛風在發病早期, 若診療及時、用藥合理, 一般2-3周即可臨床治癒或緩解。 但是如果治療不徹底或飲食不節制, 則極易反復發作, 可在一年內反復發病3-5次, 甚至更多。

痛風也是一種“中醫病”。 古書中記載的“高粱之變, 足生大釘”說的就是痛風, 並形容痛風的疼痛程度為“痛如虎咬”。

痛風的誘因有很多種, 包括飲食、著涼、疲勞、肥胖等。

其中, 急性痛風與飲食不當有很大的關係。 由於生活中的大魚大肉含有很多的嘌呤, 過多食用會使體內嘌呤急劇增多, 進而引起尿酸含量劇增。 當尿酸鹽結晶沉積於關節腔內, 可能引發滑膜的急性炎性反應, 使滑膜充血、腫脹、關節液增加, 就會誘發痛風。

進入夏天, 飲食結構發生變化, 人們喜歡喝大量啤酒, 吃多於平時分量的動物內臟、豆製品等等, 而這些都是富含嘌呤的食物。 因此, 每到夏天, 痛風的發病也會出現上升。 “以前一年看不了幾個, 現在一天看好幾個, 幾十倍地增加。 ”馮興華教授表示。

痛風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痛風的表現在臨床上可分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與慢性痛風性關節炎、高尿酸血症與腎臟損害。

一、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往往在夜間突然發病, 多數是單關節受累, 以下肢關節為主, 可出現在足第一蹠趾關節、膝關節、踝關節, 上肢手指關節、肘關節亦可受累, 約90%的患者最終可累積到足第一蹠趾關節。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表現受累關節紅腫疼痛, 疼痛較劇烈, 難以忍受, 痛不能觸, 穿鞋和穿襪子可起劇烈的疼痛, 累及下肢關節則行動困難。 疼痛持續時間因人而異, 未經治療一般在1至3周左右, 個別患者可持續數月。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緩解後, 局部皮膚顏色變暗(色素沉著), 有很薄的皮屑。 關節腫脹疼痛消失後就如同常人, 行動正常。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可以反復發作, 初起一年可以發作1次或1次以上, 多數患者發作次數越發越頻,

也有終生只發作一次者。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可因飲食高嘌呤食物或因勞累、受涼而誘發。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反復發作可導致慢性特發性關節炎。

二、痛風石與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是尿酸鹽長期在人體沉積形成的, 痛風石多數沉積在人體的關節及關節附近的組織, 多見於耳輪及足第一蹠趾關節, 也常見於膝、肘、手指關節等。 其實痛風石可以出現在人體除神經系統以外的任何組織。 痛風石呈白堊顏色, 即白陶土的顏色。 痛風石大小不一, 小者如米粟, 大者如核桃。 在人體的同一部位可有多個結石。 一旦在關節部位形成結石, 會造成關節持續的疼痛腫脹。 痛風石對關節骨質、關節囊、韌帶造成破壞, 關節骨質可見蟲蝕樣、穿鑿樣的改變,

可以造成關節畸形, 關節功能喪失。

三、高尿酸血症與腎臟損害:有部分患者血尿酸增高, 但是從來未發生過關節炎, 稱為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增高不僅能引起關節炎, 尿酸在腎臟沉積還能引起痛風性腎炎和腎結石, 腎結石由尿道排出時可引起腎絞痛。 血尿酸越高、持續時間越長導致腎臟損害的機會就越大, 嚴重的痛風性腎炎最終可導致腎功能不全。

另外, 痛風與高尿酸血症在體內可以引起一系列代謝的紊亂, 對於痛風導致代謝紊亂的機制非常複雜。 首先是肥胖, 肥胖的人容易患痛風;痛風的患者多見血脂的異常, 尤其是甘油三酯增高;高尿酸的患者多數同時患有高血壓病;由於代謝的紊亂部分患者可以出現糖尿病;繼發動脈硬化病在臨床屢見不鮮。

因此, 有效治療痛風無疑也是控制以上諸多疾病的重要途徑。

“急則治標, 慢則治本”

幾乎99%的人都認為, 急性痛風只要管好嘴巴, 不要吃太好、太多就行了。 可是慢慢地你會發現, 越來越痛, 持續時間越來越久, 忌口根本不管用。 這是為什麼呢? 馮興華教授表示, 控制痛風發作有賴於控制血尿酸水準, 僅靠嚴格飲食最多降低血尿酸的5%-10%, 如果血尿酸仍然處於高水準, 痛風復發就不會停止。 另外, 反復發作的痛風患者往往關節腔等處已經沉積了大量痛風石, 如果不降低血尿酸水準達標, 促進這些痛風石逐漸溶解排出, 痛風就不會真正得到控制。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改變, 痛風的發病率有顯著的提高,而且發病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目前,對於痛風的治療,西醫是有一定成效,但是其帶來的副作用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而中醫治療痛風有自己的特點,因此也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尋求中醫治療。“中醫治療痛風有一個原則:急則治標,慢則治本。” 馮興華教授表示,中醫治療痛風是按照痛風的具體病情進行辨證論治的。

一、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表現關節炎急性發作,關節疼痛、紅腫,疼痛難以忍受,多發生在第一足蹠趾關節。中醫認為是濕熱之邪流注關節所致,治療需清熱除濕、涼血止痛的藥物治療。中藥治療可以幫助緩解疼痛,可減輕疼痛的程度,減少疼痛的時間。

二、疼痛緩解期: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緩解以後,關節症狀消失,如同常人。但是血尿酸仍然高,而且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還會再次發作,多數患者發作次數會越來越多,此時治療應以降血尿酸為主。中醫治治療方法基本有兩種。1.濕熱重者,以清熱除濕為主,本人常用加味四妙湯治療;2.脾虛濕盛者,以健脾除濕為主,本人常用健脾利濕湯治療。

三、高尿酸血症:有部分患者血尿酸增高,但是從來未發生過關節炎,稱為高尿酸血症。尿酸輕度增高可以通過調節飲食及適當運動以達到降低尿酸的作用,如尿酸水準較高就要積極治療,因為血尿酸增高不僅能引起關節炎,尿酸在腎臟沉積還能引起痛風性腎炎和腎結石。嚴重的痛風性腎炎最終可導致腎功能衰竭。高尿酸的治療與痛風緩解期基本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痛風患者容易出現急性發作就重視,一不疼了就忽視的現象。對此,馮興華教授坦言,其實痛風緩解期也應該積極治療,否則就會越發作越重,未來可能會傷害腎臟、傷害骨骼。

痛風患者飲食需注意

馮興華教授提到,痛風患者飲食需要注意“三多三少”:多飲水,少喝湯;多吃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多吃蔬菜,少吃飯。若不注意控制飲食,高尿酸血症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尿酸鹽結晶就會沉澱在各個關節,引起關節的變形並逐漸喪失功能。隨著尿酸鹽結晶的增加,最後導致關節組織完全破壞,使關節喪失活動功能。痛風不僅可引起急慢性關節炎,而且常累及腎臟引起間質性腎炎、泌尿系統結石。記者 彭小菲

痛風的發病率有顯著的提高,而且發病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目前,對於痛風的治療,西醫是有一定成效,但是其帶來的副作用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而中醫治療痛風有自己的特點,因此也有越來越多的患者尋求中醫治療。“中醫治療痛風有一個原則:急則治標,慢則治本。” 馮興華教授表示,中醫治療痛風是按照痛風的具體病情進行辨證論治的。

一、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表現關節炎急性發作,關節疼痛、紅腫,疼痛難以忍受,多發生在第一足蹠趾關節。中醫認為是濕熱之邪流注關節所致,治療需清熱除濕、涼血止痛的藥物治療。中藥治療可以幫助緩解疼痛,可減輕疼痛的程度,減少疼痛的時間。

二、疼痛緩解期: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緩解以後,關節症狀消失,如同常人。但是血尿酸仍然高,而且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還會再次發作,多數患者發作次數會越來越多,此時治療應以降血尿酸為主。中醫治治療方法基本有兩種。1.濕熱重者,以清熱除濕為主,本人常用加味四妙湯治療;2.脾虛濕盛者,以健脾除濕為主,本人常用健脾利濕湯治療。

三、高尿酸血症:有部分患者血尿酸增高,但是從來未發生過關節炎,稱為高尿酸血症。尿酸輕度增高可以通過調節飲食及適當運動以達到降低尿酸的作用,如尿酸水準較高就要積極治療,因為血尿酸增高不僅能引起關節炎,尿酸在腎臟沉積還能引起痛風性腎炎和腎結石。嚴重的痛風性腎炎最終可導致腎功能衰竭。高尿酸的治療與痛風緩解期基本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痛風患者容易出現急性發作就重視,一不疼了就忽視的現象。對此,馮興華教授坦言,其實痛風緩解期也應該積極治療,否則就會越發作越重,未來可能會傷害腎臟、傷害骨骼。

痛風患者飲食需注意

馮興華教授提到,痛風患者飲食需要注意“三多三少”:多飲水,少喝湯;多吃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多吃蔬菜,少吃飯。若不注意控制飲食,高尿酸血症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尿酸鹽結晶就會沉澱在各個關節,引起關節的變形並逐漸喪失功能。隨著尿酸鹽結晶的增加,最後導致關節組織完全破壞,使關節喪失活動功能。痛風不僅可引起急慢性關節炎,而且常累及腎臟引起間質性腎炎、泌尿系統結石。記者 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