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怎麼樣瞭解孩子的內心?

這孩子非常想的時候, 還不會很準確的表達自己的心裡的想法, 那麼在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去琢磨, 而且通過平時的生活, 據觀察一下孩子平時想幹什麼?會做出什麼樣的動作?而且這個事情如果沒理解錯誤了, 那麼孩子就會出現一些不好的情緒, 其實這就是孩子的要求沒有被滿足, 或者是孩子想要表達的沒有被大人所理解, 還是內心不高興?那麼在平時該怎麼樣去瞭解孩子的內心呢?

每個人能否健康成長, 學齡前的這個階段至關重要。 家長和老師都是孩子成長階段的重要陪伴者, 一定要瞭解這個時期兒童的一些心理特點, 並順應孩子的這些心理特點。

1.首先一定要拿出專門的時間來陪伴孩子, 與他(她)共同面對所遇到的人和事。 在陪伴中, 細心觀察孩子。

2.放低身份, 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 看他所看, 想他所想, 用心感受孩子的內心世界。

滿足孩子探索世界、瞭解人類和自然的好奇心, 不要用成人的思維, 將主觀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3.尊重孩子, 以身示範, 做出表率, 讓孩子有好的認同範本, 並給孩子適度自由成長的空間。

4.在陪伴中, 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 如觀察力、想像力等能力。 並且學會用生動、形象、活潑的方式(如:自編故事、做遊戲等)讓孩子適應家庭條規和社會規範。

記者手記

童心≠成人心

呵護童心的前提是瞭解童心。 童心與成人心是不一樣的。 在童心的世界裡沒有規則, 沒有框框套套, 沒有任何關聯的事物都可以想像在一起。 我們家長習慣于用成人心來看待孩子的言行, 這必然會導致讀不懂孩子的心。 因為讀不懂而加以糾正或打擊童心,

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也許你一句不經意的批評, 扼殺了一位天才的成長。

童心是需要鼓勵的, 哪怕是一句簡短的話, 像案例二中一句“老師和你一起來講”, 也許可以令孩子終生難忘。 童心也渴望平等, 不是成人的世界才講平等, 孩子的世界也需要平等。

平時的時候一定要多陪陪孩子, 這樣的話就能夠懂得孩子的日常生活, 而且能夠很好的看出來他們想做什麼, 一定要有些時間單獨和孩子來進行相處, 或者是把一些遊戲, 這樣的話能夠開闊孩子的思維, 也能夠增進你們之間的感情, 而且一定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的世界,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這樣的話, 我們就能夠更準確地瞭解孩子想要幹什麼?還不會造成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