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膽小孩子的內心世界都有什麼?

小孩子歲環境的適應能力不是很強, 遇到多人的環境害羞是正常的, 在很多人的環境下慢熱是正常的, 但是不論是什麼環境之下都會表現出一種害羞、慢熱、甚至是恐懼感,

到底是為什麼呢?這時的家長就要進行反思了。 孩子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面對陌生人或處於不熟悉的環境中時, 膽小害羞的孩子往往顯得局促不安;當遇到不熟悉但認識的人, 孩子也會因為不好意思而常常不與人打招呼。 怕黑主要跟他想像能力的增長有關係, 孩子會把和黑暗有關的一些可怕的事物, 和自己建立聯繫, 使得自己產生恐懼的心理。 想要幫助孩子不怕黑, 光是說教沒有太大意義, 主要在於父母在黑暗面前的態度, 如果父母很放鬆, 那麼孩子就會逐漸克服怕黑的心理。

孩子害怕敲門聲, 很有可能和他先前的生活經驗有關。 在遇到這種情況時, 媽媽不要立即丟下孩子一個人,

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開門, 或者給孩子充分解釋後, 獲得孩子的允許之後, 媽媽才能單獨去開門。 幾次之後, 孩子便會逐漸克服對敲門聲的恐懼感。 孩子對父母都是有依賴性的, 分離後孩子往往會體驗到負性的情緒, 我們一般稱之為分離焦慮。 家長可以在這段時間多讓孩子單獨和同齡小朋友相處, 一方面降低孩子對成人的依賴, 另一方面要提高孩子對同伴的興趣。 當孩子具備了同伴交往經驗以後, 便不會對新環境產生恐懼。

人對未知的世界總是充滿恐懼的, 更何況是一個小孩。 所以, 當孩子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 他對事物、對人產生恐懼心理也是正常的。 過分干涉孩子的自由和思想, 是會導致孩子膽小的。

由於父母對孩子過度的限制, 總是這也不行, 那也不行, 使孩子無所適從, 結果使孩子變得謹小慎微, 人云亦云, 缺乏獨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