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療

藥膳不宜隨便吃要掌握原則

藥膳不宜隨便吃

藥膳, 顧名思義應當是人們飯桌上的一道菜。 在四千餘種常用的中藥中, 有500種可作藥膳原料, 其中使用較安全且味道可口香鮮的大約有60味。

對於藥膳的問題, 現在不少人是盲目保健, 該吃不該吃的東西都吃——

其實, 吃藥膳的學問可大了, 不是每個人都會做, 更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的。 就拿黃芪燉雞、鳳梨雞片、冰糖蓮子這三道常見的藥膳來說, 吃的講究就很大。 黃芪燉雞春季食用, 鳳梨雞片是夏季佳餚, 冰糖蓮子秋季食用最佳。 不論時節, 單論作用, 這三道菜也很不同。 鳳梨雞片、冰糖蓮子適於陰陽平和健康的人食用,

黃芪燉雞則是增強免疫力的藥膳。

的確, 中國傳統的藥膳絕不是食物與中藥的簡單相加, 而是在中醫辨證配膳理論指導下, 由藥物、食物和調料三者精製而成的一種既有藥物功效, 又有食品美味, 用以防病治病、強身益壽的特殊食品。

家常藥膳相對安全

作為家庭常用中藥藥膳, 即所謂“藥食同源”的, 常用的有天麻、人參、杜仲、茯苓、當歸、沙參、陳皮、珍珠粉、冬蟲夏草、決明子、天冬、丁香、黃芪、白芍、黨參、枸杞子、甘草、麥冬、鹿茸、山藥、熟地、靈芝、首烏等, 這些藥材以植物藥為主, 可以在一些藥店中買到。

這些“藥食同源”的中藥, 與食物配伍、應用時需要遵循中醫理論, 否則也會出現差錯或影響效果。

當然,

也有一些藥膳早已進入百姓家, 吃一些不會有什麼害處, 還特別有益健康。 如素炒百合(清肺止咳)、菊花茶(清熱明目)、龍眼粥(健脾益腎)、山楂糕(消積養血)、紅豆粥(健脾解毒)、綠豆粥(清熱利尿)等等。 這些藥膳普通人能吃, 生了各種疾病的人也能吃。

掌握藥膳基本原則

藥膳有別于普通飲食, 應用時須注意食療中藥的性味、藥膳的宜忌、選料與加工、烹調技術等, 並要掌握藥膳應用的基本原則。

1。 注重整體, 辨證施食一般來講, 溫性、熱性的食療中藥, 如生薑、大蔥、紅棗、核桃、羊肉、小茴香等, 具有溫裡、散寒、助陽的作用, 可以用來治療寒證、陰證;而涼性、寒性的食療中藥, 如綠豆、藕、西瓜、梨、荸薺、馬齒莧、菊花等, 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 可以用來治療熱證、陽證。

就五味而言, 酸味食療中藥(如烏梅、石榴等)能收斂、固澀;苦味食療中藥(如苦瓜、杏仁)能清熱、降氣、瀉火、燥濕;甘味食療中藥(如大棗、蜂蜜、飴糖)能補養、調和、緩急止痛;辛味食療中藥(如生薑、大蔥)有發散和行氣等作用;鹹味食療中藥(如海藻、海帶等)則能軟堅散結;淡味食療中藥(如茯苓、薏苡仁等)能滲利小便。

2。 良藥可口, 服食方便藥膳的烹調, 主要以“燉、煮、煨、蒸”為主, 最後都可成為“湯”, 這樣可使藥物和食物在較長時間的受熱過程中, 最大限度地釋放出有效成分, 增強功效。

3。 優選藥材, 科學烹製選購藥材一定要新鮮優質, 凡是變質、發黴的均不能食用。

優良的藥膳必須講究烹調技術。 一般食用無不適氣味的中藥,

可與食物一起烹製, 若藥物較多或有明顯不適氣味, 可用紗布將藥物包好, 再與食物一起烹製, 藥性即進入食物或湯裡, 服食時要將藥渣去除。

4。 適量有恆, 有的放矢“飲食有節”是中醫重要的養生保健原則, 藥膳食療同樣應適量而有節制。 短期內不宜進食過多, 不可急於求成。 應根據自身狀況, 經常小量服食, 持之以恆, 久之定能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