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小兒哮喘重在預防

冬季, 由於氣溫較低, 容易引發哮喘病的發作。 其實很多家長都不明白, 小兒哮喘重在預防, 不要等它發作了, 才想到治療的方法。

哮喘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炎症, 容易反復發作, 導致咳嗽、喘息、胸悶和呼吸困難, 全世界約有億人患有此病, 其中兒童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遺傳因素、細菌、病毒感染、各種過敏源都是誘發兒童哮喘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及時治療, 容易導致病情反復發作, 甚至誘發肺氣腫、肺心病等嚴重併發症。 由於小孩大多病情較為單純, 加上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 正是治療哮喘的最好時機,

只要堅持治療, 不少孩子到青春期後都可以痊癒。

中醫認為, 引起哮喘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內因:由於兒童肺脾素虛, 肺臟嬌嫩, 衛外能力差, 皮膚腠理不緻密, 容易感受外邪。 風寒、風熱之邪由皮毛或口鼻侵入人體, 阻於肺絡, 使肺的宣發功能失常, 肺氣不利, 津液凝聚為痰。 脾氣虛, 運化能力差, 生濕釀痰, 上貯於肺。 所以古代醫家有“脾為生痰之源, 肺為貯痰之器”之說。 二是外因:由於氣候寒溫驟變, 邪氣乘虛而入, 邪入肺經引動伏痰, 致痰阻氣道, 氣逆痰鳴而為哮喘。 一般來講, 哮喘病的內因為伏痰, 外因為外感, 內因通過外因引發症狀。

哮喘發作時要“急則治其標”, 以宣肺化痰定喘為治療原則, 常用方藥為麻杏石甘湯加味, 如葶藶子、蘇子、瓜蔞、魚腥草、浙貝母、僵蠶、炒地龍、枇杷葉。

一旦哮喘停止, 當從內因進行治療。 如果是肺氣虛明顯, 孩子常表現面色蒼白、疲乏無力、出汗多、易反復感冒, 應以補肺固表為治療原則;如果是脾氣虛, 孩子常表現面虛無華、食少納差、倦怠乏力、便溏或大便量多, 應以健脾化痰為治療原則;如果是易因過敏因素引起者, 應以調理肺脾腎三髒功能為治療原則。 通過從本治療來調理人體內環境, 達到陰陽平衡, 從而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增強抵抗力, 也就是所謂的除夙根治療。

中醫認為, 魚、蝦、蟹、肉等葷腥油膩食物會生痰, 過敏體質的孩子食用這類食物會出現過敏反應。 而生薑、蔥、胡椒等辛辣調料, 對兒童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可使咳喘加重。

對於經常患有呼吸道感染、咳嗽、食欲不振的孩子, 除了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外, 還可採用健脾養肺的食物, 如粳米、黑木耳、白蘿蔔、百合、銀杏、玉竹、薏苡仁等。 當孩子咳喘伴有發熱時, 體內水分消耗過多, 應注意補充水分, 可多喝開水、米湯及鮮果汁, 還需要補充雞蛋、蔬菜, 保持營養均衡, 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