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慢性腸炎”無法查因 或是腸易激綜合征

很多患者患有慢性腹痛、或伴有腹脹、便秘、腹瀉、黏膜液便等症狀。 去醫院做腸鏡檢查, 發現腸粘膜有充血水腫, 腸鏡診斷為“慢性結腸炎”。 如果按這種診斷去治療, 可能根本治不好。

這是因為這種病人可能並不是腸炎, 而只是腸功能紊亂, 腸鏡發現的腸粘膜充血水腫只是當時作腸鏡前服瀉藥人為所致。 部分患者因為腸鏡檢查進行了灌腸, 可能在腸鏡檢查時還有明顯直腸粘膜糜爛, 這些病人如果按照腸炎去治, 當然治不好。 碰上一些過於在意的病人, 反復做腸鏡, 結果一些沒有經驗的腸鏡醫生可能因為發現腸鏡檢查出現充血水腫, 而患者既往又診斷為“慢性結腸炎”而反復診斷“慢性結腸炎”, 造成患者一直病沒治好的錯覺, 或反復進行腸炎的治療。

這類病人到底是什麼病?

其實多為胃腸功能紊亂, 以肚子痛為主者常為腸易激綜合征, 簡稱IBS,

也就是腸子容易激動, 容易受刺激痙攣引起腹痛。 過去這種病又稱胃腸神經官能症, 顧名思義也容易受情緒影響。 這種腹痛部位多不定, 可以移動, 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見, 多於排便、排氣後緩解, 無進行性加重, 夜間睡眠後無症狀。 腹瀉常為少量稀散不成形便, 可有排便較急迫或排便不盡感。 糞便多帶有黏液, 但無膿血。 部分患者腹瀉與便秘交替, 糞便幹結, 可呈羊糞狀。 也有患者伴有明顯的失眠、焦慮、抑鬱等神經精神症狀。 體格檢查常無陽性發現, 無固定壓痛, 有時左下腹可觸及硬硬的“腫塊”, 部分還有壓痛。 造成患者很緊張, 以為長了腫瘤。 但與真正的腫塊不同, 這種腫塊可消失, 其實多為痙攣的腸管, 由於本病缺乏特異性的體格檢查和生化異常的標誌,
患者常反復檢查又抱訴醫生查不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