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頸椎病也會導致心梗嗎?

■打破砂鍋

頸椎病和心肌梗塞, 風馬牛不相及, 現在卻有病例稱由於頸椎病導致心梗。 頸椎病會累及心血管系統嗎?請關注——

今年4月23日, 49歲的銀監會非銀部主任李建華心梗發作辭世, 事隔半年多, 李建華的健康悲劇經微信發酵, 再次引起人們關注。 近日, 微信朋友圈裡流傳一篇文章, 稱李建華表面看是心梗, 實際上是頸椎病所致。 這個結論有道理嗎?

不能單純說頸椎病導致心梗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醫師苗立夫告訴科技日報:“頸椎病和心肌梗塞的病因不相關, 但是個別情況下,

頸椎病有可能成為心臟病的誘發因素。 如果一個人本身有冠心病基礎, 冠狀動脈發生了嚴重狹窄, 這段時間又比較勞累, 處於臨界狀態, 所以當他頸椎病發作時, 有可能表現出混合在一起的症狀。 ”

但即使這種情況可能存在, 苗立夫也認為不能斷言李建華的心梗是緣於頸椎病或睡姿不好。 “一個人已經去世了, 知道他本來有頸椎病, 死因又確診為心肌梗塞。 但這兩個病因果關係如何, 頸椎病具體在猝死中起多大作用很難確定, 很難做出頸椎病對心肌梗塞的貢獻有多少這樣的推斷。 除非做屍體解剖, 看到血管裡沒有血栓, 也沒有明確的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而頸椎上有很重的狹窄壓迫這個神經, 才能得出頸椎病導致心梗的結論。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 當前在我國患病率約7%—10%, 長期伏案工作者患病率更高, 約為15%。 臨床上真正的頸椎病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的案例極其罕見。 但確實有頸心綜合征這個提法, 頸椎病常常是慢性勞損引起頸椎結構發生骨質增生、椎間盤凸出、韌帶增厚、鈣化等退行性變, 這類患者伏案過久後猛地抬頭、轉頭, 局部病理狀況加重會產生對血管或神經的壓迫。 ”苗立夫說。

他進一步解釋, 如果頸椎的第二第三椎體橫出、退變、增生, 在牽拉或局部炎症作用下, 有可能壓迫交感神經幹可引起冠動脈性痙攣, 就是心絞痛, 或者表現出心律失常, 這種表現被學者認為是頸心綜合征。 但是特別確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睡姿不好導致猝死?

在微信朋友圈裡流傳的文章裡面提到, “首先, 李建華本身頸椎就不好, 當晚又加班至淩晨, 而且一個姿勢很久導致頸部僵硬;其次, 當他入睡後依然維持了一個錯誤姿勢:側睡加頭低, 導致頸部肌肉收緊, 刺激了交感神經興奮, 導致冠狀動脈平滑肌痙攣, 心肌缺血, 心梗而死。 ”

加班導致頸部僵硬, 再加上錯誤的睡姿, 就能導致猝死嗎?

“一般而言, 有頸椎病, 即使睡姿不正確也不會導致猝死, 但是如果患者本身有罹患冠心病的高危因素, 有發生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基礎存在, 加上近期過勞引起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血液高凝狀態, 夜間入睡姿勢不當或打鼾引起通氣不暢等情況會是引發猝死的一個誘因,

正如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樣。 即使本身沒有頸椎病, 過勞、休息不好、壓力很大, 冠狀動脈也容易痙攣。 有的年輕人長時間熬夜打牌, 也可能出現血管痙攣。 ”苗立夫介紹說, “上周我們有個26歲的小夥子, 因為和父親生氣, 當晚熬夜沒有好好休息, 淩晨突發急性心肌梗塞差點丟命, 我們給他做了急診冠脈造影, 心臟的冠狀動脈上並沒有明顯的狹窄, 只有痙攣和血栓。 因為過勞等因素有可能讓血液粘稠性增加, 容易長血栓, 再合併冠狀動脈痙攣, 就有可能發生心肌梗塞。 ”

苗立夫坦言, 李建華正處中年, 又是銀監會高管, 如果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運動少, 或患有高血壓等, 這些本身就是心臟病的基礎, 如果合併了頸椎病,

有可能這些因素累加, 變成了致死性的心臟病的發作。

看來, 雖然表面上是頸椎病引發了心梗, 但還是要有心血管病的基礎才會發生。

“一般情況下, 頸椎病有可能是心臟病的誘發因素, 很少是單獨的致死因素。 ”苗立夫舉例說, “比如5、6歲的小男孩, 你帶他跑了一天, 可能回家的路上就睡著了, 歪著脖子什麼睡姿都有可能, 但他不會誘發心臟病。 這是因為他本身沒有心臟病的基礎。 ”

早期症狀如何判斷

除了李建華的突然辭世, 引起頸椎病導致心梗的爭論, 還有媒體報導過這樣一個病例, 一位老太脖子、後背脹痛, 按頸椎病治療後有所好轉, 但不久又突然出現呼吸困難、心慌等症狀, 送醫診斷是急性心肌梗塞。 專家提醒,

頸、背疼痛有可能是心梗信號。

頸、背疼痛真的會是心梗信號嗎?如何去判斷到底是頸椎病還是心臟病呢?

“這樣的例子幾乎每個醫院都遇到過。 某個老年人來看牙疼, 去口腔科檢查牙的問題不大, 但一做心電圖直接診斷急性心肌梗塞住院了。 牙離心臟這麼遠, 都可能有這樣的表現, 更何況是頸肩部?”苗立夫對說。

據他介紹, 大多數人都知道冠心病心絞痛一般是心前區不舒服。 但實際上, 很多老年冠心病患者發作心絞痛時表現並不典型, 常常是上腹痛、左肩背不適, 甚至因為咽喉痛、牙疼就診。 合併糖尿病的患者, 發生心肌缺血時可能並不疼痛。

“這類不典型心絞痛的患者很容易被沒有經驗的大夫當做其他疾病處理。 比如剛才說到來看牙疼的患者,沒有經驗的大夫可能就將他轉到口腔科了。”苗立夫說,“對心臟科和急診科大夫來說,但凡中年以上男性、絕經期後女性,有血脂高、血糖高、吸煙史,或有心腦血管病家族病史的人,哪怕症狀不典型,也要檢查心電圖和血液的心肌酶學檢測,就是為了防止漏診錯診。”

還有什麼其他輔助判斷方式去區分呢?

苗立夫介紹,冠心病或心肌梗塞等疾病發作的病理機制是給心肌供血的血流量和心肌肉需要的血流量供需不平衡了。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運動或情緒激動時心臟負擔加重,或是遇到冷空氣時血管收縮,冠心病人由於冠狀動脈狹窄,血管舒張收縮的調節不足以適應和匹配心肌血流的供需平衡,會出現心肌缺血。而頸椎病所致頸心綜合征的誘因往往是長期伏案突然起來、睡姿不當猛地起床等等,糾正不良姿勢時,局部位置壓迫了神經和血管。“而且,頸心綜合征平時會有頸椎病的表現,它既然能壓迫心臟血管,也會壓迫到別的地方,比如壓迫神經根導致手臂麻,或者壓迫椎動脈導致眩暈、走路不穩。這些也是臨床上幫助判斷的因素。”

比如剛才說到來看牙疼的患者,沒有經驗的大夫可能就將他轉到口腔科了。”苗立夫說,“對心臟科和急診科大夫來說,但凡中年以上男性、絕經期後女性,有血脂高、血糖高、吸煙史,或有心腦血管病家族病史的人,哪怕症狀不典型,也要檢查心電圖和血液的心肌酶學檢測,就是為了防止漏診錯診。”

還有什麼其他輔助判斷方式去區分呢?

苗立夫介紹,冠心病或心肌梗塞等疾病發作的病理機制是給心肌供血的血流量和心肌肉需要的血流量供需不平衡了。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運動或情緒激動時心臟負擔加重,或是遇到冷空氣時血管收縮,冠心病人由於冠狀動脈狹窄,血管舒張收縮的調節不足以適應和匹配心肌血流的供需平衡,會出現心肌缺血。而頸椎病所致頸心綜合征的誘因往往是長期伏案突然起來、睡姿不當猛地起床等等,糾正不良姿勢時,局部位置壓迫了神經和血管。“而且,頸心綜合征平時會有頸椎病的表現,它既然能壓迫心臟血管,也會壓迫到別的地方,比如壓迫神經根導致手臂麻,或者壓迫椎動脈導致眩暈、走路不穩。這些也是臨床上幫助判斷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