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中醫治長久性的口臭

面對面的溝通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方式, 雖不求呵氣如蘭, 也不能張口異味。 偏偏這樣的人並不少見。 中醫認為, 口臭的產生源於人體的各種急慢性疾病, 如清代《雜病源流悄燭》中說:“虛火鬱熱, 蘊於胸胃之間則口臭, 或勞心味厚之人亦口臭, 或肺為火灼口臭。 ”

同為口臭, 也有暫時性和長久性的區別。 暫時性口臭是因為吃了如大蒜、蔥、韭菜、咖喱等氣味濃烈的食物, 過一兩天就自然消失了。 對付這一類型的口臭, 首先可使用口氣清新劑。 其次可嚼口香糖, 嚼茶葉。 還可飲檸檬水, 在沸水裡加入一些薄荷, 同時加上一些新鮮檸檬汁飲用,

可減少因鼻塞、口幹或口腔內殘餘食物引起的厭氧細菌造成的口臭。 第四可用漱口水。 因慢性口腔炎症造成的口臭, 可嘗試使用一些含藥性的漱口水或專用藥膏。 最後還可喝點牛奶。 這種方法專門針對吃大蒜後的口臭, 效果頗佳。

中醫認為, 長久性的口臭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胃腸積熱。 我們常會在一段時間內暴飲暴食, 一旦消化不良, 就會出現口臭、打嗝等現象, 這是一種胃腸積熱引起的氣機上下不通的狀態。

肺中蘊熱。 這類口臭大多是因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 如慢性鼻炎、扁桃體炎等, 病情發作時會出現呼吸急促, 口中異味, 口幹口渴。

心肝火旺。 平素就性情急躁的人, 或在一段時間內精神緊張、壓力大的人,

容易出現口苦口臭。 這樣的口臭伴隨著焦慮不安、心煩失眠等一些心肝火熱旺盛的症狀。

脾胃寒濕內蘊。 這類患者常常會感到腹部脹滿, 大便溏泄。 他們多因為體內陽氣不足, 尤其是脾陽不足, 不能溫化水飲、寒飲, 體內的水積多了, 運化不了, 就像一潭無人治理的水溝, 日久便會散發出難聞的味道。

口臭中醫應如何治療?

除了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外, 長久性口臭還應根據中醫的不同辨證分型區別對待。

胃腸積熱引起的口臭, 可用升麻9克, 黃連9克, 生地15克, 當歸6克, 甘草3克, 煎水內服, 或者服用中成藥牛黃解毒丸;

肺中蘊熱引起的, 可用黃芩12克, 桑白皮12克, 魚腥草15克, 梔子9克, 地骨皮12克, 煎水服用;

心肝火旺的人,

則以丹梔逍遙散為主方, 用丹皮9克, 梔子9克, 當歸9克, 白芍12克, 柴胡9克, 茯苓12克, 薄荷3克, 生地12克, 淡竹葉6克, 甘草12克, 煎水內服, 如果嫌麻煩, 可以嘗試牛黃清心丸;

脾胃寒濕內蘊的人, 則需口服一段時間陳夏六君丸, 期間, 可配合艾灸的方法。 具體操作是:點燃艾條, 與皮膚保持一定距離, 懸灸肚臍正中的神闕穴、肚臍下3寸的關元穴、足三裡穴。 使用中藥時, 請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運用。

最後, 送給想消除口臭的人幾句話:晨起淡鹽水, 一杯調腸胃;飯後勤漱口, 睡前要刷牙;進餐七分飽, 飲食宜清淡;少吃辛辣物, 煙酒要避免;保持大便通, 口腔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