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出自《唐本草》。
1.《雷公炮炙論》:珂, 要冬采得, 色白膩看, 並有白旋水文, 匆令見火, 立無用處。 凡用以銅刀刮作末子細研, 用重絹羅篩過後, 研千餘下用。
2.《唐本草》:阿, 貝類也, 大如鰒, 皮黃黑而骨自, 以為馬飾。 生南海。 采無時。
3.《綱目》:珂, 馬勒飾也, 此貝似之, 故名。 按徐表《異物志》雲:馬珂螺, 大者圍丸寸, 細看圍七、八寸, 長三、四寸。
【拼音名】Kē
【英文名】precious
【別名】馬珂、馬珂螺、馬鹿貝
【來源】
藥材基源:為蛤蜊科動物中國蛤蜊的殼。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actra chinensis Philippi[Mactra sulcataria Deshayes]
採收和儲藏:冬、春季捕撈, 捕得後, 沸水燙, 去肉取殼, 洗淨, 曬乾。
【原形態】中國蛤蜊, 貝殼長橢圓形,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活於潮間帶中、下區及淺海沙灘底, 喜潮流通暢、鹽度較高, 較為清潔的沙質環境, 埋棲深底100-300mm。 繁殖季節長, 通常於3-4月為最盛, 可延續到9月。
資源分佈:我國主要分佈於北方沿海, 東南沿海亦有。
【化學成份】本品含蛋折質、脂質、糖、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 腺苷一磷酸(adenylic acid), 腺苷三磷酸 (adenosine triphosphate)肌苷(inosine), 次黃嘌呤(hypoxanthine);並含三甲胺, 甜菜堿(betaine), 肉毒堿(carnitine), 蛋白水解酶(proteolytic enzyme), 已糖胺(hexosamine), 葡萄糖胺, D-半乳糖等。 還含蛤蜊黃質(mactraxanthin)即(3S, 5S, 6S, 3S, 5S, 6S)-5, 6, 5, 6-四氫-β, β-胡蘿蔔素-3, 5, 6, 3, 5, 6-六醇[(3S, 5S, 6S, 3S, 5S, 6S)-5, 6, 5, 6-tetrahydro-β, β-carotene-3, 5, 6, 3, 5, 6-hexaol]。
【性味】味鹹;性平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退翳明目。 主目赤;翳膜;胬肉;遠視不明, 眼部澀癢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 研細粉點眼。
【附方】治眼赤痛後生膚翳, 遠視不明, 瘁澀:馬珂三分, 白龍腦半錢, 白礬灰一錢。 同研如粉。 每以銅箸取如米許, 點之。
【各家論述】
1.《別錄》:主消翳膜及筋胬肉, 並刮點。
2.《唐本草》:主目中翳, 斷血生肌。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