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醫對遺尿的分析和療法

一.下元虛虧治則:補腎益氣, 固攝下元。
主方:桑嫖蛸散加減。
加減:形寒怕冷, 加附子6克(先煎)、蓯蓉10克;不易叫醒, 加益智仁10克、炙麻黃3~6克;腰腿酸軟, 或X線檢查有脊柱隱裂者, 加杜仲10克、鹿角10克。
主方分析:桑嫖蛸散是調補心腎, 固精止遺的要方。 方中桑嫖峭補腎固精縮尿, 龍骨固澀止遺為主藥, 人參大補元氣, 獲神寧心安神, 遠志與石菖蒲開竅蘇醒, 當歸、龜版滋陰養血。
處方舉例:
黨參10克 黃芪10克 桑嫖蛸10克 龍骨30克(先煎)石菖蒲10克 遠志10克 菟絲子10克 巴戟天10克 鹿角10克 覆盆子10克
二.肺脾氣虛治則:健脾益氣, 升陽固澀。
主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加減:困睡不醒, 加石菖蒲10克、遠志10克;大便溏薄, 加煨葛根10克、炮薑炭10克;盜汗自汗, 加龍骨30克(先煎)、浮小麥30克。
主方分析:補中益氣楊為補氣升陽的要方。 方中黃芪補益中氣, 升陽固表為主藥, 人參大補元氣, 甘草調和脾胃, 白術燥濕健脾, 陳皮行氣醒脾, 當歸養血調營, 升麻與柴胡升舉清陽。
處方舉例:
黃芪10克 黨參10克 白術10克 茯苓10克 升麻6克 當歸10克 益智仁10克 五味子6克 金櫻子10克 白蓮須10克3.肝經濕熱治則:清肝瀉熱, 化濕止遺。
主方:龍膽瀉肝湯加減。
加減:小便黃臭, 加知母10克、黃柏10克;夜臥不甯, 加龍齒15克(先煎)、鉤藤10克(後下);呼之不醒, 加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
主方分析:龍膽瀉肝湯是一張清瀉肝經濕熱的常用方。 方中龍膽草清瀉肝膽之火,
為本方主藥, 黃岑、山梔清熱瀉火, 柴胡、當歸、生地疏肝清熱、養血活血, 木通、車前子、澤瀉清化濕熱, 甘草調和諸藥。
處方舉例:
龍膽草10克 山桅10克 柴胡6克 生地10克 赤芍10克 木通6克 澤瀉10克 黃柏10克 石菖蒲10克 甘草6克
診斷小兒遺尿要辨明證候的屬性, 多數為肺、脾、腎虛虧所致, 尤其要抓住腎虛這一關鍵。 在治療方面, 運用各種補氣、培腎、健脾的中藥, 可達到延長排尿時間, 對小便滯留的忍耐力可增強, 但還不易使患兒夜間蘇醒, 故必須重點加強“開竅”以醒腦, 可選用石菖蒲、遠志、麻黃、郁金等藥物, 如果同時配合運用針刺療法(電針), 則可使患兒更易蘇醒而自覺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