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飲食

春天吃豆芽荸薺 健脾清熱

眼下正值春季, 風大雨少, 氣候乾燥, 動輒就會上火。 不同於夏季的“濕熱”, 春季上火更多是“燥熱”, 症狀有如咽幹疼痛、眼睛乾澀、鼻腔火辣、嘴唇乾裂、食欲不振等。

被古人稱為“種生”的豆芽最適合春季吃, 能幫助五臟從冬藏轉向春生, 豆芽還具有清熱的功效, 有利於肝氣疏通、健脾和胃。 以綠豆芽為例, 其每百克熱量僅18千卡, 具有清熱利水功效。

傳統的豆芽是指黃豆芽, 後來市場上逐漸開發出綠豆芽、黑豆芽, 豌豆芽、蠶豆芽等新品種。 雖然豆芽菜均性寒味甘, 但功效不同。 綠豆芽容易消化, 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除濕的作用, 適合濕熱鬱滯、口幹口渴、小便赤熱、便秘、目赤腫痛等人群食用。 黃豆芽健脾養肝, 其中維生素B2含量較高, 春季適當吃黃豆芽有助於預防口角發炎。 黑豆芽養腎, 含有豐富的鈣、磷、鐵、鉀等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 含量比綠豆芽還高。 豌豆芽護肝,

富含維生素A、鈣和磷等營養成分, 蠶豆芽健脾, 有補鐵、鈣、鋅等功效。

豆芽最好的吃法是和肉末一起汆湯, 熟了放鹽和味精即可, 儘量保持其清淡的性味和爽口特點。 豆芽的缺點是不能隔夜, 所以最好買來當天就吃完, 如需保存, 可將其裝入塑膠袋密封好, 放入冰箱冷藏, 最多不能超過兩天。

吃荸薺清熱生津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荸薺營養豐富, 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 以及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礦物質, 甘寒性涼, 有清熱生津、利咽化痰之功, 所以咽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食用一點荸薺。

將鮮荸薺洗淨、去皮、切碎, 絞汁冷服, 每次150克左右, 不定量飲用;還可以將荸薺用水煮熟後直接食用, 每天2次, 每次吃5―6個即可。

飲食上還要注意清淡、避免辛辣刺激。

多吃一些含維生素C的水果、蔬菜, 以及富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的東西, 比如豬蹄、魚、牛奶、豆類、動物肝臟、瘦肉等。 早晚用淡鹽水漱口, 漱口後不妨再喝一杯淡鹽水, 為咽部殺菌、清潔和濕潤, 改善咽部的環境, 預防細菌感染。 堅持半年到一年, 慢性咽炎就能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