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體溫高護理措施是什麼?

體溫過高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 也被稱為發燒或者是身體發熱, 一般是由於風寒感冒所引起的疾病, 在人體出現體溫過高的情況下護理非常重要, 可以先用無力降溫方法來進行降溫, 可以先用冷敷的方法降溫, 注意觀察體溫, 可以間隔4-5小時用體溫計測量一下。

體溫過高病人護理措施:

①加強觀察:高熱病人每隔4小時測溫一次, 體溫恢復正常3日後, 改為每日1~2次。

②臥床休息:減少病人能量消耗。

③降溫:體溫超過39.0℃, 可用冰袋冷敷頭部;體溫超過39.5℃時, 可用乙醇拭浴、溫水拭浴或作大動脈冷敷。 藥物或物理降溫半小時後, 應測量體溫, 並作好記錄。

④保暖:體溫上升期, 應及時調節室溫, 注意保暖, 必要時可飲熱飲料。

⑤補充營養和水分: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鼓勵病人少量多餐, 多飲水, 以補充大量消耗的水分, 必要時靜脈輸液或鼻飼。

⑥口腔護理。

⑦皮膚護理:防止壓瘡、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肺炎等併發症的發生。

⑧心理護理。

⑨健康教育:教會正確測量體溫的方法、簡易的物理降溫方法, 以及休息、營養、飲水、清潔的重要性。

原因

引起體溫過高的原因很多, 最常見的是感染(包括各種細菌感染, 病毒感染, 支原體感染等), 其次是結締組織病(即膠原病)、惡性腫瘤等。 體溫過高對人體有利也有害。 體溫過高時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 這有利於清除病原體和促進疾病的痊癒。 而且發熱也是疾病的一個標誌, 因此, 體溫不太高時,

可通過多喝水來減少體溫過高帶來的不適感。 非細菌感染引發的體溫過高不必使用抗生素(如青黴素)。 溫葡萄糖水能起到利尿降溫的效果, 在體溫沒有超過38。 5°C時可儘量選擇物理的方式控制體溫。 但如體溫超過40℃(小兒超過39℃)則可能引起頭暈、驚厥、休克, 甚至嚴重後遺症, 故應及時就醫。 如出現抽搐等症狀應遵照醫囑服用鎮靜藥(特別是小兒)。

體溫過高是由於發熱啟動物作用於機體, 進而導致內生致熱原(EP)的產生併入腦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 更進而導致發熱中樞介質的釋放繼而引起調定點的改變, 最終引起發熱。 常見的發熱啟動物有來自體外的外致熱原:細菌、病毒、真菌、螺旋體、瘧原蟲等;來自體內的:抗原抗體複合物、類固醇等。

內生致熱原(EP)來自體內的產EP細胞, 其種類主要有:白細胞介素-1(IL-1)、腫瘤壞死因數(TNF)、干擾素(IFN)、白細胞介素-6(IL-6)等。 EP作用於位於POAH的體溫調節中樞, 致使正、負調節介質的產生。 後者可引起調定點的改變並最終導致發熱的產生。

體溫過高本身不是疾病, 而是一種症狀。 其實, 它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 發燒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縮短疾病時間、增強抗生素的效果、使感染較不具傳染性。 這些能力應可以抵消發燒時所經歷的不舒服。

不明原因發熱, 的病因診斷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有近10%的FUO病例始終不能明確病因。 體溫過高本身可由多類疾病, 如感染、腫瘤、自身免疫病和血液病等疾病引起, 無法明確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