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麻醉後會變傻嗎?

陝西省友誼醫院手術麻醉科主任王雲介紹, 麻醉分為局麻、神經叢麻醉、椎管內麻醉、全麻。

局麻, 顧名思義, 就是在手術部位進行局部浸潤、阻滯, 阻斷感覺神經對疼痛刺激的傳導的麻醉方式, 比如臉上切痣、身上包塊切除等。 椎管內麻醉, 就是把麻藥打進後背的龍骨裡面(醫學術語叫椎管裡面), 就是俗稱的半麻, 比如大家熟悉的分娩鎮痛、刨宮產、截下肢等。 神經叢麻醉就是把麻藥注射到支配手術部位的神經叢, 從而阻斷手術部位的疼痛, 比如四肢骨折的外科手術等。 全麻, 就是患者從清醒狀態快速進入能進行手術操作的麻醉狀態。

一個機體很健康的人躺在手術臺上, 緊張與焦慮是正常的心理反應。 但有合併症:比如有冠心病、高血壓等患者的血壓、心率肯定因焦慮而顯著上升, 從而增加手術期間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所以局麻、神經阻滯、椎管內麻醉會針對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運用靜脈麻醉藥使其處於嗜睡狀態, 避免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

變傻, 醫學術語就是行為認知的改變。 一般情況下, 局麻、神經叢麻醉與椎管內麻醉是很少出現認知改變的。 主要是全麻相對出現的概率高。

麻醉前談話, 經常會碰到有的家屬或是患者問麻醉醫生:麻醉後會變傻麼?很少有人短時間內數次全麻的, 所以, 一般情況下全麻很少造成認知行為改變。

當然, 這種情況指的是一般情況良好的, 無合併症、並且手術時間短的的手術患者。 高齡患者全麻後發生認知改變的相對較多, 尤其術中血壓波動大的、低血壓持續時間長的高齡患者。 小孩的全麻又會是什麼情況呢?

2009年年初, 美國梅奧醫學院科研人員指出如果兒童在 3 歲前只接受過一次手術麻醉, 那麼他們在 19 歲前遇到學習障礙的風險不會高於常人。 但如果手術麻醉達到兩次, 他們今後遇到學習障礙的風險就會增加 59%。 一旦接受手術麻醉達到 3 次或者更多, 出現學習障礙的風險就會比普通同齡人高 2.6 倍。 研究還發現, 兒童被麻醉的時間越長, 他們出現學習障礙的風險也越大。

兩害相權取其輕,

兩利相權取其重。 關雲長刮骨療傷的故事, 大家都聽過。 一邊接受手術, 一邊喝酒下棋, 談笑風生。 這裡面水分太大, 切不可信。 無全麻情況下的小兒與老年患者能耐受開腹手術嗎?根本不可能!在患者無痛的情況下, 術者必須要求腹部肌肉完全鬆弛, 術野才能夠暴露清楚, 以便手術的順利實施。 (文/王雲 張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