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10類人最需警惕胃癌 防胃癌記住“16字箴言”

胃癌是嚴重威脅全球健康的惡性腫瘤。 第12屆國際胃癌大會發佈的“胃癌關注度大資料”顯示, 胃癌在“公眾最關注的癌症”中排名第五, 40歲以上人群更關注胃癌。 國際胃癌學會主席、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教授接受《生命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我國是胃癌大國, 十類人群尤其要警惕胃癌“來敲門”。

八成患者確診即為中晚期

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季加孚院長的特需門診總是熙熙攘攘。 高阿姨就是季院長的一個老病人, 當她被確診為晚期胃癌時, 感覺“天塌下來了”。 在開始化療的兩個月裡, 她總是憂心忡忡。

一天淩晨, 她突然嚴重腹瀉, 非常害怕, 忍不住給季加孚發了短信。 季院長回復說:“放心, 你不會死的, 我們這麼多人在看著你呢。 ”面對患者, 季加孚的態度總是積極樂觀, 給他們帶去抗擊病魔的勇氣, 但談起胃癌的發病現狀, 他又變得非常嚴肅。

2012年最新發佈的資料顯示, 全球每年新發胃癌95萬例, 東亞是高發區, 其中發病人數最多的是中國。 據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估算, 2015年我國胃癌發病和死亡人數約為67.9萬和49.8萬。 胃癌是我國第三大與死亡相關的癌症, 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 超半數患者年齡介於40~64歲。

季加孚說, 比較典型的胃癌誘因是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在山東省臨朐縣進行了長達30年的高發現場研究發現,

HP感染可使胃癌風險增加2.7~12倍。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博士高超補充說, 胃癌高危因素還包括飲食不規律、愛吃紅肉、高鹽、肥胖、吸煙、大量飲酒, 及食用醃制、含亞硝酸鹽或黃麴黴素的食物等。 可見, 胃癌是一種“從口入”的疾病。 一項關於中國居民飲食習慣與胃癌關係的研究也表明, 胃癌的危險因素主要是喜油炸食物、暴飲暴食、三餐不定時、喜燙食或幹硬食、飲食多鹽和飲酒等。 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人類皰疹病毒4型感染、胃癌家族遺傳史等, 也與胃癌有一定的相關性。

近鄰日本、韓國同為胃癌高發國家, 發病誘因也與飲食結構相關。 一是攝取鹽分太多, 這與其喜歡吃醃制食物有關;二是缺乏維生素C, 可能是地理條件有限,

缺乏新鮮水果和蔬菜所致。 但是, 我國近80%的胃癌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 而日本和韓國有接近60%的患者屬於早期, 只有15%左右處於晚期。

十類人最需警惕胃癌

季加孚提醒, 有十類人患胃癌的風險較高, 需要接受更有針對性的檢查, 將胃癌“擋在門外”。

1.40歲以上者。 胃癌發生與年齡相關。 總體來講, 我國胃癌發病人群以中老年人為主, 40歲即進入胃癌高發年齡。 尤其是有慢性胃病史的人, 如果近期出現消化不良等不適, 一定要高度警惕。

2.家族中有胃癌或其他消化道腫瘤者。 約5%~10%的胃癌與家族遺傳背景相關。 如果家族中有胃癌或其他消化道癌患者, 也要提高警惕。

3.有胃病史, 特別是慢性胃潰瘍、胃息肉、萎縮性胃炎, 或做過胃切除術等10年以上者。

胃癌的發生一般要經歷從慢性胃炎到萎縮、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 最後癌變的過程。 此過程可能要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

4.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 這是經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胃癌高發因素。 使用藥物清除幽門螺旋桿菌後, 可使胃癌發生率降低38%。

5.有不明原因的嘔血、嘔吐咖啡色物, 且體重下降者。 潰瘍面出血或惡性腫瘤破潰所致的出血, 都可表現為嘔血或嘔吐咖啡色物。 胃潰瘍也有一定幾率惡變為胃癌。 體重下降可能與腫瘤對機體的消耗相關。

6.原來有泛酸、胃灼熱等症狀, 現在症狀消失者。 泛酸、胃灼熱可能是胃潰瘍或腫瘤導致胃酸分泌過多、胃黏膜遭到破壞所表現的症狀。 症狀消失並不一定代表好轉,

症狀突然變化時反倒要提高警惕, 以免延誤病情。

7.出生在胃癌高發區, 或在高發區生活過的人。 胃癌發病率有一定的地域性, 可能與當地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及遺傳相關。 我國胃癌高發地區居民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長時間食用醃制食品, 如肉類醃製品、鹹魚、醃制蔬菜和海產品等。 山東省臨朐縣、遼寧省莊河縣、福建省長樂縣是我國最具代表性的胃癌高發地區。

8.患過其他惡性腫瘤者。 通常腫瘤是遺傳基因、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不過一旦罹患過其他惡性腫瘤, 患胃癌的風險也會升高。 例如, 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患者有1%~13%的概率發生胃癌, 同時伴有高發其他腫瘤的風險。 再比如, 抑癌基因P53缺失的人,

有罹患胃癌、乳腺癌、肝癌等多種癌症的風險。

9.喜歡過鹹食物, 包括醃製品、薰制品, 或進食新鮮蔬菜較少, 長期酗酒和吸煙者。 由於食鹽的滲透壓高, 吃過量的高鹽食物會直接損害胃黏膜, 使胃酸減少。 研究表明, 長期大量飲酒與胃癌的發生明確相關。 每100個因為癌症死亡的病人裡, 有21人跟吸煙相關。 新鮮蔬菜吃得較少, 容易維生素攝入不足, 也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

10.精神受刺激和抑鬱的人。 緊張、壓力、抑鬱等心理社會因素, 會改變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激素分泌, 促進胃酸分泌, 抑制胃黏液分泌, 從而誘發胃黏膜損傷, 甚至胃潰瘍。 胃黏膜的長期慢性損傷, 恰恰是胃癌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防胃癌記住“16字箴言”

儘管胃癌發病現狀不容樂觀, 但季加孚說,我國胃癌的治療越來越規範化、精准化。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通過以外科手術為主、多學科協作的綜合治療模式,手術的根治性切除率已由40年前的不足30%提高到92%,進展期胃癌患者的3年無病生存率達到78%。

早期胃癌的診斷率越來越高。中國胃腸腫瘤外科聯盟的資料顯示,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部分醫療中心,早期胃癌的診斷比例高達39%。功能保留手術、腹腔鏡手術、內鏡下切除等微創手術的普及,讓早期胃癌患者在根治疾病的同時,得到較高的術後生存品質。即使到了晚期,部分患者通過轉化治療、靶向治療也可能創造手術機會,有效控制疾病,顯著延長生存期。

高超說,預防胃癌要記住“16字箴言”:健康生活,防患未然;定期篩查,積極治療。具體來說就是克服不良飲食習慣,少吃煎、烤、炸、醃制、高鹽、黴變、過燙的食物,多吃新鮮果蔬,不暴飲暴食,戒煙少酒,同時多做運動;有易感因素的人群每年要定期體檢,建議40歲以上者每一兩年做一次胃鏡檢查,有家族遺傳史者可諮詢遺傳學專業人員;胃切除術後病人要定期複查,胃潰瘍、慢性胃炎等癌前病變人群必須積極治療。▲

但季加孚說,我國胃癌的治療越來越規範化、精准化。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通過以外科手術為主、多學科協作的綜合治療模式,手術的根治性切除率已由40年前的不足30%提高到92%,進展期胃癌患者的3年無病生存率達到78%。

早期胃癌的診斷率越來越高。中國胃腸腫瘤外科聯盟的資料顯示,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部分醫療中心,早期胃癌的診斷比例高達39%。功能保留手術、腹腔鏡手術、內鏡下切除等微創手術的普及,讓早期胃癌患者在根治疾病的同時,得到較高的術後生存品質。即使到了晚期,部分患者通過轉化治療、靶向治療也可能創造手術機會,有效控制疾病,顯著延長生存期。

高超說,預防胃癌要記住“16字箴言”:健康生活,防患未然;定期篩查,積極治療。具體來說就是克服不良飲食習慣,少吃煎、烤、炸、醃制、高鹽、黴變、過燙的食物,多吃新鮮果蔬,不暴飲暴食,戒煙少酒,同時多做運動;有易感因素的人群每年要定期體檢,建議40歲以上者每一兩年做一次胃鏡檢查,有家族遺傳史者可諮詢遺傳學專業人員;胃切除術後病人要定期複查,胃潰瘍、慢性胃炎等癌前病變人群必須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