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減肥

華盛頓郵報:為何女性減重會比男性困難?

參考消息網8月14日報道美國《華盛頓郵報》8月12日稱, 女性和男性之間在飲食、減肥和對鍛煉的反應上確實有差異。

報道稱, 一些差異源自生物學;其他差異則是行為上的。 然而, 盡管在其中一些方面男性看起來有優勢, 并不能因此就說男性做起來很容易。 不管你是誰, 你從哪里起步, 實現理想體重的道路肯定是艱難的, 而且會讓大多數人困惑。

不過, 研究人員從男性和女性減肥的差異中獲得的信息為今后的減肥指導提供了靈感, 今后的指導意見可能會更有針對性和效果, 而不是像現在那些大眾化的建議一樣難以奏效。

盡管專家們一直說, 減肥就是要讓燃燒的卡路里比吃下去的更多, 但現在他們認為, 實際情況其實復雜得多。

1、鍛煉和營養

首先是肌肉和代謝問題。 男性的肌肉比女性多, 而因為肌肉燃燒的卡路里比脂肪要多, 男性的新陳代謝也快, 通常比女性要高3%到10%。

再來看食物。 有證據表明, 男性和女性的大腦線路是不同的。 2009年的一項研究顯示, 盡管女性在被要求聞、嘗或觀察比薩餅、肉桂面包和巧克力蛋糕等食物時說自己并不餓, 但她們的大腦掃描卻顯示, 控制進食沖動的區域出現了活動(男性的試驗結果就不是這樣)。

還有生物化學。 對女性來說, 在運動之后, 她們的胃饑餓素(表示“我餓了”的激素)會上升,

而瘦蛋白(告訴大腦“我飽了”的激素)會下降。 而男性就不會這樣。 因此在運動之后, 女性往往會吃得更多, 這樣就容易使體重增加。 男性就不會經歷這樣的荷爾蒙波動。

研究人員認為, 這說到底是個進化問題。 女性身體對抗能量缺乏的自然機制是為了保存生育能力, 維持物種的繁衍。 因為當女性攝入卡路里不足時, 排卵和維持繁殖能力的荷爾蒙就會受到抑制。

那么, 知道了這些, 我們還能做些什么嗎?雖然聽起來可能有些讓人沮喪, 但其實并不用因此而灰心喪氣。 畢竟, 生物學并不能決定一切。

下面這些措施可以幫助你克服減肥方面的一些障礙, 不管你是男性還是女性。

2、進行力量訓練。 肌肉燃燒的卡路里比脂肪要多,

即便是在休息的時候。

3、把誘人的食物拿走, 不要讓自己看到。

4、記日記。 大多數人都高估了自己的鍛煉程度, 卻低估了自己到底吃下去多少東西。

5、正確估計自己的食量。

6、改掉壞的飲食習慣。

7、多睡覺。 最好每晚睡7到8個小時。 別少于6小時。

8、冥想。 每天進行一些自省的思考, 了解自己的情感, 調節壓力。

9、別讓自己太餓。 假如太餓的話, 你就更有可能會觸發過食的神經。 (編譯/王笛青)

【延伸閱讀】

女子為圓參軍夢 苦練15個月減肥近百斤(圖)

2013-12-08 15:49:00

美國俄勒岡州女子道格拉斯為達到參軍標準, 在15個月內甩肉110磅(約49.9公斤), 終于圓夢。

中新網12月8日電據美國媒體7日報道, 夢想參軍的美國俄勒岡州女子道格拉斯得知自己體重不達標后, 在15個月內甩肉110磅(約49.9公斤), 終于將于12月12日圓夢加入陸軍。

家住波特蘭的道格拉斯在介紹自己以前的生活習慣時說, “我的運動就是走去商店買糖吃。 ”道格拉斯目前在俄勒岡動物園工作, 她稱減肥的過程雖然很艱辛, 但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

她說:“我記得我曾經有段時間不想鍛煉,

只想坐在沙發上吃比薩。 我就是不想減肥。 我曾經有數天或數周是那樣的狀態。 ”而現在, 道格拉斯稱她愛上了運動, 對于作為陸軍新兵的新生活充滿了期待。

她說:“我希望去執行任務, 我想環游世界, 我想過軍旅生活。 ”她還表示, 自己想盡可能久地呆在軍隊里。 她說:“我想穿上制服開始奔跑, 我要看看我能走多遠。 ”

道格拉斯是在去年乘船參加一次旅行時萌生了參軍的想法, 她發現每個人在談起海軍時, 都會將男性海岸警衛隊成員描述得十分理想化。 但當她意識到自己因體重過重而無法參軍后, 道格拉斯開始跟隨一名比佛頓(Beaverton)的中士及一群當地的士兵進行鍛煉。 她在頭幾個月每天運動2到3次, 還對飲食進行了調整。

經過鍛煉, 她參軍的夢想終于得以實現。 她說:“我愛上了他們的世界。 我愛上了與這些人之間產生的聯系。 我愛上了他們所象征的一切。 ”

訂閱2014年《參考消息》贏取iPad大獎, 立返手機充值卡。 >>

【延伸閱讀】

控制卡路里無效 高科技運動手環無法幫你減肥

2014-07-16 17:12:00

騰訊科技訊目前, 各種品牌的運動手環已經如雨后春筍般在市面中普及開來,不少消費者都抱著“健康生活”的理念而毫不猶豫的購買了這一設備。但是,這些設備真的能夠幫助全世界解決“減肥”這個困惑業內多年的問題嗎?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事實似乎并非如此。

以下是文章梗概:

一夜之間,無論是諸如知名電視主持人凱莉-蕾帕(Kelly Ripa)、“世界最瘋狂的耐力跑選手”迪恩-卡納澤斯(Dean Karnazes) 還是普通消費者似乎都通過佩戴包括Fitbit、Jawbone Up 和Nike Fuelband這些運動手環而加入了浩浩蕩蕩的減肥大軍之中,而這些手環則徹底接管了人們每天攝入卡路里和減肥日程的管控工作。

但是,其中部分用戶似乎已經開始質疑這些所謂的運動手環是否能真的能幫助自己減肥。

用戶反饋

日前,有健身社交平臺和卡路里跟蹤網站就針對Fitbit用戶展開了一項調查,調查內容是有關他們認為Fitbit手環能否成功幫助他們減肥以及這些手環是如何改變了自己往常的生活習慣。對此,有一名在母親節上收到了Fitbit手環禮物的母親就表示,自己在剛收到這份禮物的時候感到非常興奮,但不久后她便發現了自己不但沒有通過Fitbit減肥成功,反而還增加了3磅體重。

“我現在的運動量可比之前大多了。”這位母親這樣寫道。

現年24歲的科瑞爾-穆海瀾德(Korie Mulholland)是一名芝加哥的私人教師。她在去年曾通過控制卡路里攝入和運動而成功減重40磅,但隨后自己的體重便始終維持不動。然后她購買了一個Fitbit手環,并計劃通過一整個夏天的踩單車運動來繼續自己的減肥事業。

“因為Fitbit會為我記錄卡路里攝入量和計步,因此我認為它是我減肥道路上的理想工具。自那以后,我每天都在跑步機上行走10-15英里,而它則告訴我每天可以攝入2200-2400的卡路里。”穆海瀾德說道。

然而,嚴格遵守Fitbit指示的穆海瀾德體重不但沒有繼續下降,反而卻迎來了提升。

“我在放棄Fitbit前整整使用了6個月,它一直讓我吃的過多,且工作的并不正常。”穆海瀾德補充道。

現在,穆海瀾德已經放棄使用這款運動手環,并繼續開展了自己的瘦身之路。

在另一方面,現年38歲的美國印第安州居民杰西卡-里德(Jessica Reed)也有著和穆海瀾德類似的經歷。里德在自己的博客中表示,正是使用Fitbit使自己的體重迎來了反彈。在寫給NBC的電子郵件中,里德這樣描述道:“在使用Fitbit的頭幾個月,設備顯示我每天的卡路里消耗量都超過了攝入量,因此我懷疑這款手環才是我最終增重的罪魁禍首。”

原因何在

事實上,業內專家對于消費者花費100美元購買運動手環取得截然相反的結果并不意外,因為持續瘦身并不是僅僅依靠控制卡路里攝入量就可以達成的目標。

“我看到過有些使用運動手環的用戶在控制卡路里攝入量的情況下依舊沒能瘦身成功的案例,其中部分人群甚至還增加了體重。這主要是因為減肥不僅僅是一項科學這么簡單,更多的是一門藝術,而單純依靠控制自己的卡路里攝入、消耗量是無法解決每個人不同的瘦身問題的。許多人現在每天都只關注自己的卡路里數據,但同時卻忽略了這些手環所無法跟蹤到的其他個人因素,就比如用戶所攝入的卡路里類型。”美國威斯康辛州注冊營養學家瑪格瑞特-威瑟姆(Margaret Wertheim)說道。

威瑟姆表示,自己曾進行過一次這方面的研究,他發現僅僅攝入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人會擁有更高的血糖指標,并促使身體產生胰島素,同時儲存脂肪。

“如果一個人喜歡喝含糖飲料或者諸如鴛鴦奶茶這類咖啡飲品的話,他們恐怕無法那么輕易的達到減肥的目的。”威瑟姆說道。

與此同時,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體重管理項目總監霍利-洛夫頓(Holly F. Lofton)醫生也認為,荷爾蒙、睡眠質量和進餐時間也是影響人們體重的重要因素。

“我習慣于讓Fitbit幫我計步,但我不用其為我計算卡路里消耗量,因為這些設備的計算方式或許并不準確。”洛夫頓說道。

洛夫頓透露,自己使用的是一種名為“間接量熱法”(indirect calorimetry)的能量消耗計算方法,且該方法具有耗時短、準確性高的特點。同時,他認為運動手環雖然能夠跟蹤用戶的走路步數以及睡眠時間,但它們卻無法了解用戶是否在睡前進食、或者在近期擁有著較大的工作壓力這些因素。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營養學專家德納-詹姆斯(Dana James)認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態都有著很大不同,但瘦身跟蹤應用和運動手環卻不會將用戶的這些生理影響因素計算在內。舉例來說,如果你的腸胃不好,你所攝入的卡路里或許會比其他人少30%。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款應用能夠將這些因素納入自己的計算公式中。”

因此詹姆斯建議擁有運動手環的消費者更加聰明的使用這些設備。畢竟,減肥這個話題即便是對于設計最精妙的運動手環來說都是一門過于復雜的藝術。(湯姆)

【延伸閱讀】

男子挑戰減肥極限 24小時內減重11公斤(圖)

2013-11-15 09:57:00

艾德里成功在24小時內減重11公斤。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據外媒13日報道,為了探究人體的生理極限,一名運動研究學家艾德里(Ross Edgley)擬定計劃,打算在24個小時之內,減重24磅(約合11公斤)。

據報道,他的目的便是為了挑戰體重,并且強調,體重在現實中和人體脂肪幾乎沒有關系。他還表示,更重要的是,不應該為了節食減肥而控制自身攝取的營養,也不要影響自尊意識。

現年28歲的艾德里表示,“我希望通過這個實驗讓人們明白人和體重計的關系,而且人體若需要減重,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而不光是脂肪。”

艾德里在實驗中的飲食實行無碳酸、無鹽的搭配,并通過桑拿和瀉鹽浴(Epsom salt bath),減掉了24磅體重。

艾德里稱,人的體重有50%到70%由水占據,如果體重為95公斤,理論而言,其身體內水分就重達47.5公斤。這也是為何他能在24小時內減重幅度如此之大。

訂閱2014年《參考消息》贏取iPad大獎,立返手機充值卡。>>

【延伸閱讀】

英國一女性減肥50年 古稀之年終達目標(圖)

2013-11-12 15:35:00

經過50年終于減肥成功的布蘭達說自己感覺很好,變得更加自信,也更加健康了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據外媒11日報道,努力50年之后,英國一位女性終于在77歲時將自己的體重減到了理想值。

年近30時,布蘭達博克松的體重曾一度飆至20英石(約127公斤)。在看到了一張自己看起來像“一大團”的照片后,她痛下決心減肥。

在近半個世紀的控制飲食和加強鍛煉之后,布蘭達終于消耗掉了多余的脂肪,將自己的體重減到了理想的9英石9磅(約60公斤)。她的衣服號碼也從50年前的30號變成了現在的10號。

布蘭達是康沃爾郡的一位退休教師。20世紀50年代后期,第一次婚姻的失敗讓她尋求美食的安慰,那時布蘭達每天要吃掉超過7000卡路里的面包、點心和蛋糕。她“幾乎看見什么吃什么”,而在最胖的時候,她穿的衣服都大得像帳篷一樣。

在當地的報紙上看到一張自己像“一大團綠色斑點”的圖片后,布蘭達決定開始減肥。她的目標是減掉10英石(約64公斤)。她不再吃蛋糕,嚴格控制自己的飲食,在之后的十年內減掉了7英石(約44公斤),但卻怎么也無法減掉剩下的重量。

但布蘭達沒有放棄,在50年里一直堅持著她的飲食控制和身體鍛煉。2010年,布蘭達咨詢了減重管理公司,開始慢慢向自己的理想目標進發。現在,她終于對自己的體型感到滿意了。

布拉達目前與她的第二任丈夫在一起,通過長時間步行和在家里做鍛煉來維持自己的體型。減重管理公司向她頒發了黃金慶祝蛋糕,來紀念她的馬拉松減肥成就。

訂閱2014年《參考消息》贏取iPad大獎,立返手機充值卡。>>

【延伸閱讀】

男子為健康減肥 跑步上癮成馬拉松選手(圖)

2014-07-29 14:48:00

英國人威伊因肥胖導致健康不良,于是下定決心跑步減肥,沒想到跑出興趣,成為英格蘭馬拉松國手。

中新網7月29日電據外媒29日報道,英國人威伊因肥胖導致健康不良,于是下定決心跑步減肥,沒想到跑出興趣,成為英格蘭馬拉松國手。

據報道,當年33歲的威伊提早面臨中年危機,除了朝九晚五的銀行工作,平常過著沙發馬鈴薯的生活。煙不離手加上嗜吃巧克力,讓他體重突破100公斤,還得了高血壓。2007年底,威伊半夜經常咳醒,且幾乎夜不成眠。他決心戒煙、戒快餐并開始跑步,讓自己健康起來,沒想到從此跑個不停。

威伊成功甩肉40公斤,腰圍減了28公分。七年來他已跑了4.2萬公里,比地球周長還長,且以40歲的“高齡”,獲選代表英格蘭參加大英國協運動會。他在今年四月的倫敦馬拉松賽表現杰出,晉身國手。

最近,威伊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大英國協運動會馬拉松項目跑出第十名。雖然沒有奪牌,但在衛冕冠軍的肯亞名將克萊等強敵環伺下,四十歲的威伊還是讓這一天成為他完成人生所有最高目標的大日子─馬拉松前十名、個人最佳紀錄并打破英國四十歲以上組紀錄。

威伊以個人最佳成績兩小時十五分十六秒跑完42公里。面帶笑容跨越終點線的一刻,同時成為體壇的一則佳話。

【延伸閱讀】

醫生:喝果蔬汁反彈風險高 偏方減肥欲速不達

2014-07-23 11:40:00

時下流行的減肥方法五花八門,盲目亂試隨時弄巧反拙。圖中為張先生(左一)、陳勁芝(左三)、余思行(右三)、Eric(右一)。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新網7月23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減肥蔚然成風,但如果用錯方法,就會適得其反。有營養師提醒,坊間不少減肥法并不是真正有效,例如“食肉減肥法”只脫水不消脂,“蔬果汁減肥法”反彈風險極高,呼吁減肥人士咨詢營養師,度身訂造個人化餐單和體重管理計劃,勿誤信偏方。而減肥亦不等于要戒絕一切甜食和自助餐,最重要是堅持和耐性。

時下流行的減肥方法五花八門,香港養和醫院高級營養師陳勁芝提醒,盲目亂試減肥方法會弄巧反拙,“有些方式可能表面有效,但長遠會構成健康問題。”她表示,坊間流行的高蛋白質、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長期只攝取肉類但戒絕所有淀粉質,會造成身體短暫脫水,產生體重快速下降的錯覺,更會增加痛風、腎石及骨質疏松的風險。

坊間亦有“蔬果汁減肥法”,用蔬果汁代替正餐,每天只攝取1,000卡路里,陳勁芝表示,這種方法未能提供足夠營養,不建議持續使用。反彈風險極高之外,亦不適合需要控制血糖的人士。

運動量太大反效果

在內地工作十多年的41歲商人張先生,今年初進行身體檢查時,體重高達215磅,腰圍44吋,更發現患上糖尿病、三酸甘油脂過高及脂肪肝。因“怕死”毅然減肥,“以前一日5餐,日飲至少一打啤酒,又煙又酒,連陪家中孩子玩耍都感到吃力。”營養師為他制定日攝約1,800卡路里、每日運動30分鐘至40分鐘的減肥計劃,但張先生太心急,自行改為日攝約1,300卡路里、每日運動2小時,結果因運動量太大,食量和飲水不足,一星期后患上痛風,需暫時以坐輪椅代步。

后來,張先生嚴格遵從由營養師制定的體重管理計劃,戒絕煙酒,在半年內減去53磅,腰圍減至32吋,穿衣呎碼由加加大改為細碼,而且脂肪肝和痛風消失,糖尿和三酸甘油脂水平回復正常。

減肥非杜絕一切甜食

減肥亦不等于要徹底戒口。原本339磅的Eric,在15個月內減去89磅,他形容過程絕不痛苦,全因每星期都可“放假”。為Eric設定體重管理計劃的養和醫院高級營養師余思行表示,減肥不等于要戒絕一切甜食、自助餐,甚至是多油的雞煲,每星期也可以放松進食一餐,“‘放假’非常重要,如果減得太清,會影響心理。一星期放松一次,其實不會影響進度。”Eric亦表示,“為了一餐‘放假’,其他日子反而會更乖巧,嚴格跟從餐單和做運動。”

余思行表示,近年參與體重管理計劃的人士不斷增加,男女比例約為3:7,“有趣的是,男性在特定時間內達成目標的成功率比女性高,相信是因為女士喜歡嘗試不同方法,結果反而不夠專注,欲速不達。而且男士的新陳代謝較快,亦有助減肥。” 各種品牌的運動手環已經如雨后春筍般在市面中普及開來,不少消費者都抱著“健康生活”的理念而毫不猶豫的購買了這一設備。但是,這些設備真的能夠幫助全世界解決“減肥”這個困惑業內多年的問題嗎?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事實似乎并非如此。

以下是文章梗概:

一夜之間,無論是諸如知名電視主持人凱莉-蕾帕(Kelly Ripa)、“世界最瘋狂的耐力跑選手”迪恩-卡納澤斯(Dean Karnazes) 還是普通消費者似乎都通過佩戴包括Fitbit、Jawbone Up 和Nike Fuelband這些運動手環而加入了浩浩蕩蕩的減肥大軍之中,而這些手環則徹底接管了人們每天攝入卡路里和減肥日程的管控工作。

但是,其中部分用戶似乎已經開始質疑這些所謂的運動手環是否能真的能幫助自己減肥。

用戶反饋

日前,有健身社交平臺和卡路里跟蹤網站就針對Fitbit用戶展開了一項調查,調查內容是有關他們認為Fitbit手環能否成功幫助他們減肥以及這些手環是如何改變了自己往常的生活習慣。對此,有一名在母親節上收到了Fitbit手環禮物的母親就表示,自己在剛收到這份禮物的時候感到非常興奮,但不久后她便發現了自己不但沒有通過Fitbit減肥成功,反而還增加了3磅體重。

“我現在的運動量可比之前大多了。”這位母親這樣寫道。

現年24歲的科瑞爾-穆海瀾德(Korie Mulholland)是一名芝加哥的私人教師。她在去年曾通過控制卡路里攝入和運動而成功減重40磅,但隨后自己的體重便始終維持不動。然后她購買了一個Fitbit手環,并計劃通過一整個夏天的踩單車運動來繼續自己的減肥事業。

“因為Fitbit會為我記錄卡路里攝入量和計步,因此我認為它是我減肥道路上的理想工具。自那以后,我每天都在跑步機上行走10-15英里,而它則告訴我每天可以攝入2200-2400的卡路里。”穆海瀾德說道。

然而,嚴格遵守Fitbit指示的穆海瀾德體重不但沒有繼續下降,反而卻迎來了提升。

“我在放棄Fitbit前整整使用了6個月,它一直讓我吃的過多,且工作的并不正常。”穆海瀾德補充道。

現在,穆海瀾德已經放棄使用這款運動手環,并繼續開展了自己的瘦身之路。

在另一方面,現年38歲的美國印第安州居民杰西卡-里德(Jessica Reed)也有著和穆海瀾德類似的經歷。里德在自己的博客中表示,正是使用Fitbit使自己的體重迎來了反彈。在寫給NBC的電子郵件中,里德這樣描述道:“在使用Fitbit的頭幾個月,設備顯示我每天的卡路里消耗量都超過了攝入量,因此我懷疑這款手環才是我最終增重的罪魁禍首。”

原因何在

事實上,業內專家對于消費者花費100美元購買運動手環取得截然相反的結果并不意外,因為持續瘦身并不是僅僅依靠控制卡路里攝入量就可以達成的目標。

“我看到過有些使用運動手環的用戶在控制卡路里攝入量的情況下依舊沒能瘦身成功的案例,其中部分人群甚至還增加了體重。這主要是因為減肥不僅僅是一項科學這么簡單,更多的是一門藝術,而單純依靠控制自己的卡路里攝入、消耗量是無法解決每個人不同的瘦身問題的。許多人現在每天都只關注自己的卡路里數據,但同時卻忽略了這些手環所無法跟蹤到的其他個人因素,就比如用戶所攝入的卡路里類型。”美國威斯康辛州注冊營養學家瑪格瑞特-威瑟姆(Margaret Wertheim)說道。

威瑟姆表示,自己曾進行過一次這方面的研究,他發現僅僅攝入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人會擁有更高的血糖指標,并促使身體產生胰島素,同時儲存脂肪。

“如果一個人喜歡喝含糖飲料或者諸如鴛鴦奶茶這類咖啡飲品的話,他們恐怕無法那么輕易的達到減肥的目的。”威瑟姆說道。

與此同時,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體重管理項目總監霍利-洛夫頓(Holly F. Lofton)醫生也認為,荷爾蒙、睡眠質量和進餐時間也是影響人們體重的重要因素。

“我習慣于讓Fitbit幫我計步,但我不用其為我計算卡路里消耗量,因為這些設備的計算方式或許并不準確。”洛夫頓說道。

洛夫頓透露,自己使用的是一種名為“間接量熱法”(indirect calorimetry)的能量消耗計算方法,且該方法具有耗時短、準確性高的特點。同時,他認為運動手環雖然能夠跟蹤用戶的走路步數以及睡眠時間,但它們卻無法了解用戶是否在睡前進食、或者在近期擁有著較大的工作壓力這些因素。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營養學專家德納-詹姆斯(Dana James)認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態都有著很大不同,但瘦身跟蹤應用和運動手環卻不會將用戶的這些生理影響因素計算在內。舉例來說,如果你的腸胃不好,你所攝入的卡路里或許會比其他人少30%。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款應用能夠將這些因素納入自己的計算公式中。”

因此詹姆斯建議擁有運動手環的消費者更加聰明的使用這些設備。畢竟,減肥這個話題即便是對于設計最精妙的運動手環來說都是一門過于復雜的藝術。(湯姆)

【延伸閱讀】

男子挑戰減肥極限 24小時內減重11公斤(圖)

2013-11-15 09:57:00

艾德里成功在24小時內減重11公斤。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據外媒13日報道,為了探究人體的生理極限,一名運動研究學家艾德里(Ross Edgley)擬定計劃,打算在24個小時之內,減重24磅(約合11公斤)。

據報道,他的目的便是為了挑戰體重,并且強調,體重在現實中和人體脂肪幾乎沒有關系。他還表示,更重要的是,不應該為了節食減肥而控制自身攝取的營養,也不要影響自尊意識。

現年28歲的艾德里表示,“我希望通過這個實驗讓人們明白人和體重計的關系,而且人體若需要減重,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而不光是脂肪。”

艾德里在實驗中的飲食實行無碳酸、無鹽的搭配,并通過桑拿和瀉鹽浴(Epsom salt bath),減掉了24磅體重。

艾德里稱,人的體重有50%到70%由水占據,如果體重為95公斤,理論而言,其身體內水分就重達47.5公斤。這也是為何他能在24小時內減重幅度如此之大。

訂閱2014年《參考消息》贏取iPad大獎,立返手機充值卡。>>

【延伸閱讀】

英國一女性減肥50年 古稀之年終達目標(圖)

2013-11-12 15:35:00

經過50年終于減肥成功的布蘭達說自己感覺很好,變得更加自信,也更加健康了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據外媒11日報道,努力50年之后,英國一位女性終于在77歲時將自己的體重減到了理想值。

年近30時,布蘭達博克松的體重曾一度飆至20英石(約127公斤)。在看到了一張自己看起來像“一大團”的照片后,她痛下決心減肥。

在近半個世紀的控制飲食和加強鍛煉之后,布蘭達終于消耗掉了多余的脂肪,將自己的體重減到了理想的9英石9磅(約60公斤)。她的衣服號碼也從50年前的30號變成了現在的10號。

布蘭達是康沃爾郡的一位退休教師。20世紀50年代后期,第一次婚姻的失敗讓她尋求美食的安慰,那時布蘭達每天要吃掉超過7000卡路里的面包、點心和蛋糕。她“幾乎看見什么吃什么”,而在最胖的時候,她穿的衣服都大得像帳篷一樣。

在當地的報紙上看到一張自己像“一大團綠色斑點”的圖片后,布蘭達決定開始減肥。她的目標是減掉10英石(約64公斤)。她不再吃蛋糕,嚴格控制自己的飲食,在之后的十年內減掉了7英石(約44公斤),但卻怎么也無法減掉剩下的重量。

但布蘭達沒有放棄,在50年里一直堅持著她的飲食控制和身體鍛煉。2010年,布蘭達咨詢了減重管理公司,開始慢慢向自己的理想目標進發。現在,她終于對自己的體型感到滿意了。

布拉達目前與她的第二任丈夫在一起,通過長時間步行和在家里做鍛煉來維持自己的體型。減重管理公司向她頒發了黃金慶祝蛋糕,來紀念她的馬拉松減肥成就。

訂閱2014年《參考消息》贏取iPad大獎,立返手機充值卡。>>

【延伸閱讀】

男子為健康減肥 跑步上癮成馬拉松選手(圖)

2014-07-29 14:48:00

英國人威伊因肥胖導致健康不良,于是下定決心跑步減肥,沒想到跑出興趣,成為英格蘭馬拉松國手。

中新網7月29日電據外媒29日報道,英國人威伊因肥胖導致健康不良,于是下定決心跑步減肥,沒想到跑出興趣,成為英格蘭馬拉松國手。

據報道,當年33歲的威伊提早面臨中年危機,除了朝九晚五的銀行工作,平常過著沙發馬鈴薯的生活。煙不離手加上嗜吃巧克力,讓他體重突破100公斤,還得了高血壓。2007年底,威伊半夜經常咳醒,且幾乎夜不成眠。他決心戒煙、戒快餐并開始跑步,讓自己健康起來,沒想到從此跑個不停。

威伊成功甩肉40公斤,腰圍減了28公分。七年來他已跑了4.2萬公里,比地球周長還長,且以40歲的“高齡”,獲選代表英格蘭參加大英國協運動會。他在今年四月的倫敦馬拉松賽表現杰出,晉身國手。

最近,威伊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大英國協運動會馬拉松項目跑出第十名。雖然沒有奪牌,但在衛冕冠軍的肯亞名將克萊等強敵環伺下,四十歲的威伊還是讓這一天成為他完成人生所有最高目標的大日子─馬拉松前十名、個人最佳紀錄并打破英國四十歲以上組紀錄。

威伊以個人最佳成績兩小時十五分十六秒跑完42公里。面帶笑容跨越終點線的一刻,同時成為體壇的一則佳話。

【延伸閱讀】

醫生:喝果蔬汁反彈風險高 偏方減肥欲速不達

2014-07-23 11:40:00

時下流行的減肥方法五花八門,盲目亂試隨時弄巧反拙。圖中為張先生(左一)、陳勁芝(左三)、余思行(右三)、Eric(右一)。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新網7月23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減肥蔚然成風,但如果用錯方法,就會適得其反。有營養師提醒,坊間不少減肥法并不是真正有效,例如“食肉減肥法”只脫水不消脂,“蔬果汁減肥法”反彈風險極高,呼吁減肥人士咨詢營養師,度身訂造個人化餐單和體重管理計劃,勿誤信偏方。而減肥亦不等于要戒絕一切甜食和自助餐,最重要是堅持和耐性。

時下流行的減肥方法五花八門,香港養和醫院高級營養師陳勁芝提醒,盲目亂試減肥方法會弄巧反拙,“有些方式可能表面有效,但長遠會構成健康問題。”她表示,坊間流行的高蛋白質、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長期只攝取肉類但戒絕所有淀粉質,會造成身體短暫脫水,產生體重快速下降的錯覺,更會增加痛風、腎石及骨質疏松的風險。

坊間亦有“蔬果汁減肥法”,用蔬果汁代替正餐,每天只攝取1,000卡路里,陳勁芝表示,這種方法未能提供足夠營養,不建議持續使用。反彈風險極高之外,亦不適合需要控制血糖的人士。

運動量太大反效果

在內地工作十多年的41歲商人張先生,今年初進行身體檢查時,體重高達215磅,腰圍44吋,更發現患上糖尿病、三酸甘油脂過高及脂肪肝。因“怕死”毅然減肥,“以前一日5餐,日飲至少一打啤酒,又煙又酒,連陪家中孩子玩耍都感到吃力。”營養師為他制定日攝約1,800卡路里、每日運動30分鐘至40分鐘的減肥計劃,但張先生太心急,自行改為日攝約1,300卡路里、每日運動2小時,結果因運動量太大,食量和飲水不足,一星期后患上痛風,需暫時以坐輪椅代步。

后來,張先生嚴格遵從由營養師制定的體重管理計劃,戒絕煙酒,在半年內減去53磅,腰圍減至32吋,穿衣呎碼由加加大改為細碼,而且脂肪肝和痛風消失,糖尿和三酸甘油脂水平回復正常。

減肥非杜絕一切甜食

減肥亦不等于要徹底戒口。原本339磅的Eric,在15個月內減去89磅,他形容過程絕不痛苦,全因每星期都可“放假”。為Eric設定體重管理計劃的養和醫院高級營養師余思行表示,減肥不等于要戒絕一切甜食、自助餐,甚至是多油的雞煲,每星期也可以放松進食一餐,“‘放假’非常重要,如果減得太清,會影響心理。一星期放松一次,其實不會影響進度。”Eric亦表示,“為了一餐‘放假’,其他日子反而會更乖巧,嚴格跟從餐單和做運動。”

余思行表示,近年參與體重管理計劃的人士不斷增加,男女比例約為3:7,“有趣的是,男性在特定時間內達成目標的成功率比女性高,相信是因為女士喜歡嘗試不同方法,結果反而不夠專注,欲速不達。而且男士的新陳代謝較快,亦有助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