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蠐螬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
1.《神農本草經》:蠐螬, 生河內平澤及人家積糞草中;取無時;反行者良。
2.《本草圖經》:蠐螬, 今處處有之。 《爾雅》所謂FEI, 蠐螬。 郭璞雲, 在糞土中者是也。 而諸朽木中蠹蟲, 形亦相似, 但潔白於糞土中者, 即《爾雅》所雲:蝤蠐, 蠍;又雲:蠍;又雲:蠍, 桑蟲。 郭雲在木中雖通名蠍, 所在異者是此也。 蘇恭以為入藥當用木中者, 乃與《本經》雲生積糞草中相戾矣。 有名未用中自有桑蟲條, 桑蟲即也, 與此主療殊別。 今
【拼音名】Qí Cáo
【英文名】Northeast Giant Black Chafer
【別名】蟦、蟦蠐、應條、地蠶、蜰齊、乳齊、土蠶、老母蟲、核桃蟲
【來源】
藥材基源:為鰓金龜科動物東北大黑鰓金電及其近緣動物的幼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
採收和儲藏:5-8月間翻士捕捉, 洗淨, 用沸水燙死, 曬乾或烘乾。
【性味】味鹹;性微溫;有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破瘀;散結;止痛;解毒。 主血瘀經閉, 症瘕;折傷瘀痛;痛風;破傷風;喉痹;癰腫;丹毒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 2-5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研末調敷, 或用汁塗。
【注意】體弱者及孕婦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