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

陳式太極拳的剛與柔

太極拳的剛柔, 在陳長興、陳鑫《拳論》中, 已有詳盡精闢的論述。 但有些太極拳習練者對它的內容把握不准, 未能正確理解, 致使在太極推手中出現如牛之相抵的現象。 大多數人都以拙力相持, 不知“己根欲固, 彼攻愈烈, 自然之理也”, 與太極拳以柔克剛、剛柔相濟之理相悖, 背道而馳, 失去太極拳不丟不頂、內外渾然一圓之根本。 為此下面就太極拳的剛與柔談一點自己的看法與體會, 供太極愛好者參考。

什麼是太極拳的剛柔­簡言之, “剛”就是以腰為軸, 利用太極拳的纏絲勁, 牽動丹田充溢的內氣, 在瞬間發出的爆發力,

亦稱彈簧勁。 這種勁是通過長時間周身放鬆、拉長, 用柔緩的動作在去僵求柔中練出的先天自然之氣(丹田之氣)所產生的, 並非後天之拙力。 “柔”, 《拳論》講“運動之功久, 則化剛為柔, 練柔為剛, 剛柔得中, 方見陰陽”。 可見柔並不是鬆軟, 而是去一份拙力、蠻力, 得一份柔勁後的纏絲勁。 此為太極拳的精髓, 非千錘百煉、天長日久, 不易輕得。

太極拳的初級階段, 動作講究緩慢, 姿勢要求柔軟, 往往給不知道太極理論的人造成一種錯覺--“太極軟綿綿的, 是老年人練的, 只是花拳繡腿, 根本不能用於擊技”。 要知道柔軟只是練太極拳的手段而已, 不是它的終極目標。 這和練“一指禪”、“單掌擊石”等功夫, 一開始就讓你靜坐、站樁聚斂內氣是一個道理,

功成後的威力不言而喻。

太極拳的練習, 第一步就要去僵求柔, 徹底摧毀人體長期養成的拙勁、蠻力。 例如人要拿起一個重物, 就得用拙力, 日久就養成了鼓勁拿重物和舉重的習慣。 鼓勁實際上是努勁, 在太極拳術語中就叫拙勁。 在太極拳練習中, 起步就要求身體放鬆, 動作慢、緩、柔,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全身放長產生彈簧勁, 才能引動體內之真氣, 使內氣鼓蕩於周身。

怎樣才能達到這種程度­

陳鑫《拳譜》規定:“虛領頂勁, 氣沉丹田;含胸塌腰, 沉肩墜肘;松腰圓襠, 開胯屈膝;神聚氣斂, 身手放長。 ”

虛領頂勁、氣沉丹田首先讓人們在意識上通過相反方向的拉開, 使身軀有放長的感覺;進而又讓人們頂勁虛領, 松胯塌腰,

使背部得以拔長;沉肩墜肘、松腕實際上從肩與肘的放長、肘與腕的放長使整個手臂得以放長;開胯屈膝是腿部的放長。 每個人都知道、前臂、大臂、小腿、大腿是由骨骼組成的, 沒辦法拉長, 但連接它們的腕部、肘部、肩部、胯部、膝部等關節處都是筋連接的, 為何能拉長­通過有形的拳架動作套路, 以一念代萬念, 達到心靜如水、意氣平和, 放鬆的動作配合呼吸, 意到氣到, 才使身體產生拉長的感覺。 隨著動作姿勢的規範化, 引得丹田之氣愈來愈足, 這種拉長、發脹、發麻、發沉、如灌水銀的感覺越來越明顯。

勁為何物­勁是內氣充足在外的表現, 這種勁不是拙勁, 而是外似非常緩和、柔綿的拳勢引得的內氣散佈於身體四肢的鼓蕩。 因此古人把通過規範的拳架加上意念,

配合呼吸, 引得體內先天真氣 (丹田之氣)在身體各部位鼓蕩的過程, 叫煉鐵成鋼的過程。 “極柔軟, 然後極堅剛”, “外操柔軟、內含堅剛, 常求柔軟之於外, 久之自可得內之堅剛, 非有心之堅剛, 實有心之柔軟也”。 由此可以說專氣至柔只是一個練拳的過程, 不是太極拳的最終目的。

談太極拳的剛與柔, 實際上是談太極拳的陰與陽。 從太極圖可以看出:(一)太極圖是一個圓, 圓中的正余弦曲線把一個圓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 像魚的形狀, 命其名為陰陽魚。 “五陰並五陽”的陰陽魚組成了環環不已的太極圖, 陰魚代表陰、柔;陽魚代表陽、剛。 從陰魚的尾巴開始隨著柔的增加, 到極柔時, 陽色的尾巴又出現了。

柔極才產生剛, 所以練太極拳第一步要求是去僵求柔。 (二)把迴圈無端的萬物之理用圓圈表示, 陰魚的眼睛屬陽, 陽魚的眼睛屬陰。 在拳中表示剛中有柔, 柔中有剛。

之所以稱其為太極拳者, 在拳架的一招一勢、一呼一吸、一開一合的動作中, 都寓示著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生陽、陽極生陰, 陰陽互為其根、不可分為兩半的自然規律“裡往外開者皆屬陽, 外往裡收者皆屬陰, 故凡外擊者為陽, 內引者為陰。 拳勢內, 外開者蓄而不發, 內收者引而不擊, 而擊搏之勁自然藏於引進之中。 惟其如此, 故愈練而愈精密細巧。 剛柔互運, 虛實滲透, 久練純熟, 無端緒之可尋, 無跡象之可指, 斯為得太極之真諦。 ”

太極拳每一勢的定勢, 是柔到剛的終止點。

從呼吸和發勁而言, 此處一般都以音助外呼氣, 發勁;從動作形體而言, 此處表現為六合狀態;從速度而言, 此處較快, 屬剛。 由上勢轉下勢的過程, 是轉關折疊柔運的過程。 從呼吸和發勁而言, 此處一般都以吸氣為主, 蓄勁;從動作形態而言, 此處表現得較柔、較慢, 是開的過程。 從柔到剛、從剛複柔在螺旋式纏絲運動的輔助下, 手法上遇到往復時, 要嵌進折疊;步法上遇到進退時, 要嵌以轉換;在開合、收放時, 要有收即是放和放即是收的意和勁, 相連不斷, 往還無端。 不只拳如此, 其實世間萬事萬物都沿正余弦曲線呈波浪式湧動前進。

之所以稱其太極拳者, 太極拳十三勢完全合乎太極八卦五行圖。 手法上的四正(屬陽)掤、捋、擠、按與八卦圖中的坎、離、震、兌四正方相合;四隅(屬陰)采、挒、肘、靠與八卦圖中的乾、坤、艮、巽四斜角方向相合。 步法上的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合。一招一勢,均不外乎陰陽,所以命名為太極拳

剛柔相濟的太極拳功夫反映在技擊上,則完全是一種大將風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到“五陰五陽”的功夫時,人完全像一個皮球,只要你推得輕,它就回得輕,如果你拼命狠推,它的反擊力就越大,你受得打擊愈重。究其實質而言,皮球裡面只是一氣而已,外面是橡膠。人為何也能如此­長期的太極拳運動,引得內氣鼓蕩於四肢,柔極生剛所致。大家看到過滿載幾十噸貨物的汽車,支撐它們的只是輪胎,輪胎可是圓的。輪胎裡面是鋼筋還是水泥­不是,只是空氣。是靠氣來行持牽動如此重的貨物運行。火車力量當然大。卻也是由蒸氣為動力,用圓輪來載動那沉重的貨物。所以太極拳講究“立身中正”圓活的自然身法。太極拳似水,水極柔又極剛。水可使山嶽成平地,水可使高樓大廈成泥沙。太極拳似風,風能說不溫柔­但剛起來可以使一座城市霎那間成一堆廢墟;也可使世間萬物無影無蹤。這就是柔中寓剛,柔極生陽之理。

練太極拳難在剛柔的準確把握上,此拳不可以柔名,日久恐流於滑拳也,亦不可以剛名,日久恐流於硬拳也。難在剛柔相濟的“中和”上。“運動之功久,則化剛為柔,練柔為剛,剛柔得中,方見陰陽。故此拳不可以剛名,亦不可以柔名,只以太極之無名名之。”

剛與柔是太極的陰與陽,剛與柔是太極拳的靈魂,剛與柔是太極拳的精髓。習練太極拳抓不住剛柔相濟的特點,一切的一切都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步法上的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合。一招一勢,均不外乎陰陽,所以命名為太極拳

剛柔相濟的太極拳功夫反映在技擊上,則完全是一種大將風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到“五陰五陽”的功夫時,人完全像一個皮球,只要你推得輕,它就回得輕,如果你拼命狠推,它的反擊力就越大,你受得打擊愈重。究其實質而言,皮球裡面只是一氣而已,外面是橡膠。人為何也能如此­長期的太極拳運動,引得內氣鼓蕩於四肢,柔極生剛所致。大家看到過滿載幾十噸貨物的汽車,支撐它們的只是輪胎,輪胎可是圓的。輪胎裡面是鋼筋還是水泥­不是,只是空氣。是靠氣來行持牽動如此重的貨物運行。火車力量當然大。卻也是由蒸氣為動力,用圓輪來載動那沉重的貨物。所以太極拳講究“立身中正”圓活的自然身法。太極拳似水,水極柔又極剛。水可使山嶽成平地,水可使高樓大廈成泥沙。太極拳似風,風能說不溫柔­但剛起來可以使一座城市霎那間成一堆廢墟;也可使世間萬物無影無蹤。這就是柔中寓剛,柔極生陽之理。

練太極拳難在剛柔的準確把握上,此拳不可以柔名,日久恐流於滑拳也,亦不可以剛名,日久恐流於硬拳也。難在剛柔相濟的“中和”上。“運動之功久,則化剛為柔,練柔為剛,剛柔得中,方見陰陽。故此拳不可以剛名,亦不可以柔名,只以太極之無名名之。”

剛與柔是太極的陰與陽,剛與柔是太極拳的靈魂,剛與柔是太極拳的精髓。習練太極拳抓不住剛柔相濟的特點,一切的一切都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