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推拿

肩關節推拿有哪些診斷手法

肩關節推拿常用診斷方法如下。

1.望診 由於肩關節周圍肌肉豐富, 所以望診時必須兩側對比檢查。 檢查時兩肩一定要裸出, 對比兩肩外形是否對稱, 高低是否一致, 有無畸形、腫脹、竇道、腫塊及靜脈怒張、有無肌肉萎縮等情況。 正常肩關節外形為渾圓形, 若三角肌膨隆消失, 呈“方肩”狀, 多提示有肩關節脫位或三角肌萎縮。 若肩腫高聳, 多為先天性肩腫骨高聳症。 除靜觀外, 還要視其動態情況, 囑患者做肩關節各方向的活動, 觀察有無活動障礙及其異常活動, 如前鋸肌癱瘓向前平舉上肢, 可出現“翼狀肩胛”。

2.觸診 首先要知道在肩部有幾個骨性標誌。 在肩外側最高點骨性突出是肩峰;其下方的骨性高突處是肢骨大結節;肩峰前方為鎖骨外側端;鎖骨中, 外1/3交界處的下方一橫指為喙突。

還要檢查局部皮膚溫度, 有無腫脹, 如系腫物, 要檢查其硬度, 與周圍組織的關係如何。 要仔細地尋找壓痛點, 肩關節周圍常見的壓痛點為: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 壓痛點在結節間溝;岡上肌腱損傷, 壓痛點局限於大結節的尖頂部;肩峰下滑囊炎, 壓痛點局限在肩峰部。 除壓痛外應檢查肩關節有無異常活動, 如肩鎖關節脫位時, 當按壓鎖骨外端, 可有彈性活動。 肱二頭肌長頭腱滑脫, 可在結節間溝觸及肌腱的彈跳。

3.肩關節活動度檢查 要注意其運動方式,

幅度, 有無疼痛、受限, 尤其注意其肩腫骨的動態;避免肩胛骨一起參與活動而造成的假像活動度。

肩關節的中立位為上臂下垂, 屈肘90°, 前臂指向前方。

關節活動度如下:

前屈:70°~90°後伸:40°外展:80°~90°內收:20°~40°內旋:70°~90°外旋:40°~50°上舉:160°~180°(是前屈、外展和肩腫骨旋轉的複合動作)

4. 特殊檢查

(1)搭肩試驗:患肢肘關節屈曲, 手放在對側肩關節時, 如肘關節不能與胸壁貼緊, 則為陽性, 表示肩關節脫位、粘連。

(2)肱二頭肌長頭緊張試驗:囑患者屈肘並做前臂旋後動作, 檢查者給以阻力, 如肱骨結節間溝部位疼痛, 則為陽性, 表示肢二頭肌長頭腱鞘炎。

(3)直尺試驗:正常人肩峰位於肽骨外上髁與肱骨大結節連線之內側。 用直尺的邊緣貼在上臂外側, 一端靠近肱骨外上髁,

另一端如能與肩峰接觸, 則為陽性, 表示肩關節脫位。